第一百七十四章 箕關失守(2 / 2)

“相國大人,末將這就率軍將箕關重新奪回來。”知道自己的性命已經保住了,又看了看被踹得老遠的李傕,郭汜便開始琢磨能夠保住官職的辦法了。

“廢物,關東聯軍豈是你們這群廢物能夠對付的?尤其是燕王劉備,射殺鮮卑單於、平定百萬黃巾之亂,半月前連我兒奉先也敗在他手中,險些壞了性命,難道汝能將之打敗?滾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家夥,別妨礙本相心情。”說罷,董卓一腳又將郭汜給踢到了李傕身邊。

李傕心中正在暗自不忿,忽覺身邊落下一物,“撲通”一聲,不由嚇了一跳,側臉一看,頓時樂了,正是郭汜在練習“狗吃屎”的動作。還好,董卓沒有看到,倘若看到李傕竟然麵露微笑,說不定真的會殺掉他,可見人無論在什麼時候都不能過於忘形。

李儒一聽,這董卓連自己也給罵上了,雖然心中不悅,卻也不敢有任何表現,眼珠一轉,頓時有了主意,而就是這個餿主意,就是李儒這個罪魁禍首,給洛陽的百姓帶來了一場空前的浩劫,使得多少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李儒道:“如今箕關已經失守,華將軍被俘,我軍已經不能阻擋住關東聯軍,為今之計,應當避其鋒銳。若是洛陽城破,天子百官落入諸侯聯軍的手中,恩相將何以安身。以小婿看來,不如引兵遷帝都於長安,以應最近數日街市所傳之童謠: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小婿思量這話中‘西頭一個漢’,是對應高祖興旺於西都長安,傳一十二帝;‘東頭一個漢’,對應光武帝興旺於東都洛陽,今也是傳一十二帝,天道輪回,恩相遷回長安,方可無虞。”

董卓無奈道:“也隻能如此。”於是董卓與李儒安頓好虎牢關的防守事務,便連夜趕回洛陽。

到了洛陽之後,已是子時,董卓自然是等不得天明,便命人將滿朝文武聚於朝堂,說道:“洛陽城,久為大漢都城已有二百多年,氣數已衰。現在,本相得蒙天機,知長安城中天子氣盛,適宜為都,本相將奉駕西行,爾等快作準備,隨本相遷都長安。”

太尉楊彪說道:“關中殘破零落,並且沒有宗廟,倉惶遷都,棄皇陵於不顧,恐怕天下百姓會驚動不安,再受苦難。如此一來,天下將再次陷入動亂之中,難以安定,希望相國深思,遷都之事應當從長計議。”楊彪素知董卓勢大,平素國家大計不敢與之相抗,但是遷都之事畢竟非同小可,他自然是不同意,第一個跳出來出來反對。

董卓大怒,喝道:“楊彪,汝身為三公之一,竟然敢阻攔國家大計?”

可群臣偏偏都不買他的帳,他們也看出來遷都一事不對,大司農沈耽又勸道:“相國大人,楊太尉之言確是有理有據,昔日王莽篡逆,赤眉軍攻入長安,縱火焚燒,長安城隻剩瓦礫;遷都洛陽乃是不得不為,結果居無定所,生還之人百中也隻有一二而已,甚是淒慘。現在,相國豈能要棄宮室而去荒地,此事大為不妥?”

董卓說道:“關東諸侯反叛朝廷,不日就要攻入洛陽城,天下即將大亂。長安有潼關、函穀關可做防禦,而且長安城十分接近隴右,木石磚瓦,旬日可成,宮室營造,也不是什麼難事,本相主意一定,爾等不得再言,趕緊回府各做準備才是。”

司空荀爽進諫道:“相國若是執意遷都長安,百姓將騷動不寧啊。”

董卓大怒道:“本相所慮者乃是天下大事也,豈可因為寥寥賤民之性命而壞了天下大事?汝等身為朝廷重臣,難道不明白凡事當以天下大事為先的道理,難道沒聽說過‘成大事者當勿計小節’?本相早就聽說汝同袁家交往過密,難不成袁槐身死之後汝便是袁紹在洛陽的奸細不成,來人,將司空荀爽拉出去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