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議事廳的時候,戲忠、賈詡和陳宮早早已經在等候了,見到劉備進門,三人連忙站起,躬身道了一聲:“主公,早。”
劉備一擺手,示意眾人不必多禮,邊向坐席走去邊道:“看來還是孤遲到了。”
坐好之後,劉備開始了今天的話題:“今日孤召集汝等來此乃是商議一件重要事情,董卓先殺死丁建陽,接著將孤逼回幽州,隨後便廢少帝而立陳留王,不久前更是鴆殺少帝,這些事情想必你們也已經知道了,孤今日便是想聽聽汝等之見解以及對於這些事情孤該持什麼態度?”
三人都是聰明極頂的人,早在昨日劉備派人通知今早議事的時候便已猜到必然和此事有關,於是陳宮首先道:“董卓廢帝另立,****,逆天行事,早已惹得天怒人怨,主公可高呼一聲,以燕王的身份號令天下諸侯共討之。”
戲忠微一沉吟,輕輕搖了搖頭道:“以忠來看,此事並不容易。雖然遍邀天下諸侯容易,若是想讓眾諸侯皆能一心一意討伐董卓,卻非易事。須知主公乃是漢室宗親,雖然心懷討董之心,然而其他各路諸侯卻不一定如此,說不定隻是借此事提高自己的名聲也未可知。天下諸侯當中,除了主公之外,當屬袁紹名聲最響,一是四世三公那旁人幾無法相比之家世,二是袁紹曾經在筵席上不畏董卓之殘暴,怒叱其廢立之心,使其名聲大漲,隻在主公之下。隻是,袁紹的叔父袁槐一家老幼,皆在洛陽城中,袁紹若要起兵,豈能不考慮其叔父之安危?”
劉備聞言一愣,暗道,曆史上似乎就是袁紹先起兵,然後董卓才殺了袁槐一門的,難道事情會有所變化,袁紹因為忌憚袁槐為董卓所害,所以不敢起兵嗎?嗯,此言聽起來倒也頗有道理,若是真的如此,隻怕不會有幾路諸侯響應討董之事了,於是便問道:“誌才可有良策乎?”
戲忠微微一笑道:“良策倒是沒有,餿主意倒是有一個,不知主公可願采納?”
劉備不禁一愣,餿主意,轉而一想,因為自己的到來,漢末的局勢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變,說不定的起兵討董或許真的會和曆史上的不一樣呢,於是道:“嗬嗬,誌才之計豈能稱為餿主意呢,既有良策,誌才速速道來。”
戲忠詭異一笑道:“天下諸侯之中,能與主公有著相同的號召力者,唯有袁紹也,隻要主公能夠略施小計,借董卓之手殺掉太傅袁槐,則袁紹必反無疑。隻要能將袁紹逼反,袁氏昔日舊臣必然隨之響應,則討董之事成矣。”
曆史上,袁紹雖然被推舉為盟主卻是並不積極進兵,反倒是日夜在軍營中飲酒作樂,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袁槐在洛陽,一旦袁紹動真格的,恐怕袁槐一家性命難保。因為根據史書記載,袁槐並未遭到董卓的毒手,可見董卓也看出袁紹隻是搖旗呐喊而已,並不是真的敢向自己動武。
劉備先是大喜,隨後又頗有憂慮:“誌才之計雖妙,隻是袁槐老奸巨猾,素來未與董卓唱過反調,何況袁家乃是四世三公,舊臣遍布天下,董卓豈能輕易對袁槐動手?”
劉備擔憂的也有道理,董卓正在收攬人心,必不會輕易對袁槐動手。
一直沒有說話的賈詡這時候忽然輕輕一笑道:“主公勿慮,此事不難。主公隻管高舉義旗,討伐董卓,無論袁紹是否參加此事。主公隻需派人將一封書信送入洛陽,使其故意落到董卓手中,此信需以袁紹名義寫,大意就是讓袁槐以為內應,以舉火為好,打開洛陽城門。董卓見信必然大怒,定會將袁槐一家全部斬首,事後董卓也許會明白這隻是一個圈套,然而袁家滿門已死,袁紹必反無疑。”
商議停當,劉備馬上矯詔天下,率先在幽州起兵,約定在酸棗會盟。這時,曹操正準備矯詔,遍邀天下諸侯起兵討董的時候,得知劉備已經先自己一步樹立義旗討伐董卓,於是曹操便第一個起兵響應,率領手下的五千兵馬來到酸棗參加會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