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現在已經徹底看透了董卓的狼子野心,並為過去唆使何進征召董卓進京的愚蠢之舉而暗自後悔。袁紹想拍案而起,反對董卓的廢立之事,但就在這個時候,坐在董卓身邊的他的叔父袁槐,卻悄悄地向他做了一個“不可”的手勢,於是,袁紹憤憤地咽了口吐沫,又慢慢鬆開了拳頭。
董卓見眾人都不吭氣,以為皆無異議,或者雖有異議卻不敢表達,便心滿意足了。接下去董卓就想當中宣布宴會之後,就由他起草一道“策文”,“策文”以文武百官的名義,廢掉少帝劉辨和太後何氏,並請陳留王登基。然而,讓董卓想不到的是,坐北朝南的一張席子上,尚書盧植終於忍不住了,站起來道:“司空大人剛才所說的‘依伊尹、霍光故事’植實在不敢苟同啊。”
董卓一愣,隨即拉長了臉,嗔目問道:“嗯?盧尚書此話何意?”
盧植道:“司空大人應該知道,昔年太甲晦暗不明,伊尹丞相方將之流放於桐宮;昌邑王登位僅二十七日,卻作惡三千餘件,故而民心大憤,大將軍霍光這才祭告太廟,將之廢棄。然而,今上雖然年幼,卻是聰明仁智,踐位以來並無絲毫過失,對此在座各位都是有目共睹的。董司空本事外郡刺史,素未參與國政,於朝中之事並不清楚。況且,依植來看,司空大人雖然關心國事,卻無伊尹、霍光之大才,又何必強自主張‘廢立’之事呢?公豈不聞聖人所雲:‘有伊尹之誌則可,無伊尹之誌則篡’嗎?”
“盧植,你怎敢辱我?”董卓被激怒了,當盧植說他‘於朝中之事並不清楚’的時候,他的手便已經按在了劍柄上;又聽盧植說他‘無伊尹之誌則篡’的時候,董卓便實在按捺不住,便將劍握在手中,似乎就要奔過去斬殺盧植。此刻盧植身後的的幾位甲士,也紛紛闖進了筵席之間,凶神惡煞似地扭住了盧植的胳膊。
宴會上頓時一片驚亂,盧植倒是神情泰然,但有幾位將軍似已嗅到了血腥味兒,便習慣成自然似地握住了劍柄,同時冷冷地注視著董卓。蔡邕有些坐不住了,他平素與盧植相友善,並且當年蔡邕罪徙朔方時,盧植還曾上書皇帝,為其求情,蔡邕一直記著盧植的好,覺得這個時候應該回報了,於是便惶惶地站起身來,準備來到董卓的席前替盧植求情。
但是,有個人比他的動作還要快,隻不過不是來到董卓席前求情,而是站起身來,拔出了腰間雙劍,用劍鋒指著董卓,板著臉怒喝道:“董大人,盧尚書雖然言辭激烈,卻是並無半句差言,如何能獲罪,還請董大人看在孤的薄麵上,不要跟盧尚書為難。”
董卓一驚,暗道,倒是忘記盧植是劉備老師的事情了,殺了盧植容易,但是激怒了劉備卻是不劃算了,畢竟劉備在司隸地區那些軍隊中的影響力,絲毫不在剛剛病死的皇甫嵩之下,若是得罪了劉備,使得他與袁紹兄弟聯合起來,倒也是很頭疼的一件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