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日後,張角在廣宗城內病逝,享年四十五歲。
張角臨死之前幾乎事事都考慮周到了,就連他兩個弟弟之間會對黃巾軍的指揮權進行爭奪也想到了,張角在的時候,兩個人雖然互不服氣,卻也不敢明爭,隻是暗鬥,因為他們知道張角的身體不好,卻不想他會走得那麼快。如今,張角一死,剩下張寧是個女人,這個矛盾便一下子激化了,兄弟二人都想將廣宗城的領導權控製在手中,就在張角剛剛咽氣一個時辰後,便已經開始針鋒相對了。
張角死後,廣宗城的勢力分成了三派,自然是張寧、張寶和張梁各占一派,張寧為父守靈,張梁和張寶則因為廣宗城的領導權爭得不可開交,畢竟因為劉備的大軍在外駐紮,雙方才沒有打起來,否則的話,不用劉備動手,廣宗城內早就血流成河了。
但是,即是如此,雙方也是各執一詞,互不相讓。廣宗城內本來有大軍六萬,張寶掌握了兩萬人,張梁掌握了兩萬人,另外還有兩萬人掌握在管亥和褚燕的手中,他們兩人對張角極為忠心,張角死後,自然效忠於張寧。隻是,劉備欽點的那幾個人中,管亥、褚燕和夏侯蘭皆是站在張寧這一邊,後來雖敗兵逃入城中的周倉卻是心向張梁,原因倒是很簡單,張梁也是個粗人,周倉也如此,對脾氣了,而臧霸則是不知去向。
廣宗城內勢力三分,城防也就鬆懈了很多,當然瞞不過劉備的斥候。但是,劉備並沒有趁機攻城,反倒是將大軍撤退了三十裏,袁紹和曹操很是不理解,尤其是袁紹,心念袁術的生死,極力勸劉備抓緊時間攻打廣宗城,劉備卻是微微一笑,拍胸脯保證袁術絕對安然無恙,袁紹這才放下心來。
等,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不是攻城,而是等城中的內亂。張寧也在等,等她的兩個叔叔的矛盾激化,然後聯合一方打壓另外一方,將之迫出城外,最後再將這一方也趕到城外去,如此便可將廣宗城獻出。
時間一天天過去,廣宗城內的局勢也在發生著悄然的變化,張梁和張寶的摩擦也越來越顯著,雖然沒有打起來,但火藥味卻是極濃。
不可避免的,這件事情被傳到了朝廷裏,十常侍自然就在靈帝的跟前進劉備的讒言,一個是陣前那番隻有四個當事人才知道的對話,一個是劉備在張角身故,廣宗城內起了內訌的時候竟然將大軍撤退三十裏的異常舉動,有了這兩個理由,十常侍自然是倍說劉備通敵,欲圖天下。從廣宗城到洛陽,雖然離得不近,但卻是一馬平川,若是劉備真有了異心,沿著太行山脈,兩日之內,就能兵臨洛陽城下。
雖然靈帝對劉備算是極為信任了,曾經還欲將太子劉辨托付給他,但是人心隔肚皮,靈帝不得不小心啊,在聽了十常侍的進言之後,確實為之心動,罷免劉備兵權的念頭也在腦海中閃閃欲出。就在靈帝還沒有下決定的時候,皇甫嵩突然上了一道奏折,當然,這道奏折當然不是彈劾劉備的,而是請戰的。
自從回到洛陽之後,雖然沒有被治罪,但皇甫嵩也隻能賦閑在家,不過他卻是時時打聽著前方的戰事。是以,廣宗城的異動很快就被他得知了,他料定十常侍會趁機進言,所以才會跟著上了這道請戰的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