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略一思索,又道:“如今波才雖然大敗,卻沒想到竟然有幸被其逃脫,波才此人深通兵法,實乃我軍之大患,若不斬草除根,必然還會釀成大亂。波才此去必然投靠汝南彭脫,所以我軍當乘勝追擊,進軍汝南,諸位認為如何?”
乘勝追擊,在現在來說無疑是最正確的決策,就算是六人中智慧最差的袁術也能看出這一點,皇甫嵩的提議自然是得到眾人的一致認可。
追擊歸追擊,劉備自然不想跟皇甫嵩或者朱俊一起,於是道:“我軍進攻汝南,可分兩路同時進攻,義真和公偉從長社向南進軍,備從宛城向東進軍,兩路齊進,加上波才新敗,黃巾軍士氣不振,則波才、彭脫勢難抵擋,諸位以為如何?”
長社合兵之後,因為皇甫嵩是負責長社之戰的主將,所以劉備雖然官職在其之上,卻將總指揮之職讓給了他。眼下波才新敗,劉備和皇甫嵩即將分兵,總指揮一職也就沒什麼用處了,自然該是劉備發號施令了。
皇甫嵩和朱俊對視一眼,兩人自然是十分表示同意。其實,對於皇甫嵩和朱俊也跟劉備是一個想法,並不想和劉備待在一起。原因自然是劉備的謀略、武藝都在兩人之上,倘若一起進軍,功勞必然大半都會成為劉備的囊中之物,這是兩人都不願見到的結果,尤其是朱俊,此刻他想功勞都快要想瘋了。
曹操卻是心中一動,說道:“操有一個想法,不知該不該提?”
劉備點了點頭道:“孟德盡管說。”
曹操道:“既然公偉與義真合兵一處,共擊波才,操願分兵一支,進攻陳國黃巾,使其兩邊不能救應,不知玄德以為如何?”曹操也是聰明,知道分兵在即,此處的最高指揮官換成了劉備,以劉備與他的關係,自然不會反對。
劉備早料到曹操會有這個提議,於是便點了點頭道:“如此也好,就給孟德一萬人馬,義真和公偉想來也不會有什麼意見吧?”
朱俊也想到了率本部人馬進攻陳國黃巾,撿得一份功勞,也好彌補他大敗之罪,卻不想被曹操搶了先,本來他又想以官職大小,從曹操手中硬將之搶來,又不想劉備明顯袒護了曹操,隻得作罷,心中卻是暗暗鬱悶不已。
此事跟皇甫嵩沒有關係,他也懶得管,不過卻是歎道,久聞洛陽四人幫之名,今日一見果真如此,此四人皆是年輕俊彥,又能如此互幫,更是都有三公或者漢室子孫的家世,日後必成大器,萬萬不可得罪。
第二天,三路大軍便各自分走,皇甫嵩、朱俊和袁術率軍四萬從北向南進攻,曹操率軍一萬進攻陳國黃巾軍,隻有劉備和袁紹率領浩浩蕩蕩的十萬大軍先到宛城和高順、顏良會合,然後再從東路配合皇甫嵩進攻。
現在劉備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十四萬,其中光黃巾軍的降兵就已經占了九萬,而劉備本部兵馬隻有五萬人,這樣的比例恐怕在整個漢朝都是罕見的,俘虜竟然比自己的軍隊多出了近一倍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