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長久的在一起,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兩個人相愛,這世間,男婚女嫁,是世人所公認的,但兩個男人在一起,便是大逆不道。
明明兩個相愛的人,因為種種原因,在強大的世俗麵前,大多數都無法抵擋,最後放棄自己相愛的人,與一個不愛的人共度餘生。
相愛卻不能在一起,這是何等的可悲?
其實一旦家中人知曉後輩有這樣的情況,一般都是拆開他們,其中也有不少人選擇私奔,就像韓臣銘和司洛洛一樣。
可最終的結果,總是不盡人意,這世間為何對他們有如此大的敵意?他們也隻是想和相愛的人廝守一生罷了。
張星瑜告訴司洛洛,“隻要和心愛的人在一起,不管犧牲什麼都會記得,失去的都會被記住,但同時得到的,是兩個人感情的升華。”
張星瑜孤身一人,身邊沒有親人,除了秦慕南,更沒有掛念的人,他向來不會因為什麼而放棄秦慕南,在他眼裏,秦慕南就是他的牽絆,他的全部。
見此,司洛洛更加佩服張星瑜了,他雖然離開了家,但無時無刻不在惦念著家中情況,那從未對他笑過的父親和已經有了白發的母親。
他離開時,父親是知道的,隻是不知道為什麼,他的父親並沒有阻攔他,隻是將那壇酒送給他,還給了他一些盤纏,讓他走了就別回來。
也許,母親也是知道的吧,他們或許都希望自己能夠幸福,隻是他無顏回去,也無法麵對家中的父母。
離開家的這些年,司洛洛逢年過節就往回寄點東西並附信一封,隻是一直都沒有收到來信,許是從父親那裏,他已經不是司家的人了。
他一直覺得,時間或許是最好的良藥,他希望時間久了,父親母親或許就接受了這個事情了。他期待著他們會理解,便也一直擔心著他們。
秦慕南知道張星瑜說的這些話是錯的,他向來重情義,又怎會真的對親人不管不顧?礙於是在安慰司洛洛,秦慕南也沒有說什麼。
韓臣銘知道張星瑜沒有親人,自然不會因為親人而擔憂,但是他有下屬,他的下屬,也是他的愛人。他又怎麼會擔憂家庭?
韓臣銘知道張星瑜的這番話是為了讓司洛洛接受現在這個情況,而不是讓他一直擔心著家中情況,故而也沒有開口反駁張星瑜的話。
對於他們這種人來說,無論是怎樣在一起,隻要是在一起,便是賺到了,人生有幾次可以和自己相愛的人在一起?有些人窮極一生都遇不到真愛,有人遇到真愛,也無法相守一生。
他們這一種人,是世俗所不承認的人,在世人眼裏,他們是異類,是得了失心瘋的人,可誰又能明白,他們的苦楚?
為了傳宗接代,拋棄自己心愛的人,為了躲避世人的眼光,隱居深山,從此不在踏出林一步。
司洛洛很不明白,為什麼男婚女嫁就可以得到認可,為什麼他們就總被世人唾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