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美人柔情,派係爭鬥!(3 / 3)

荊州派與元從派,現在是劉備身邊實力最強的兩個派別。

而派係內鬥,亦是在元從派和荊州派之間展開的。

劉備收了諸葛亮,自此天天和諸葛亮討論工作,於是引起了關羽和張飛的不滿。

經過劉備的調解,加上諸葛亮自身出色的後勤工作,也得到了關,張的認可。

最終雙方完全配合。

等到劉備稱王,開始論功行賞的時候,又出現了問題,那就是關羽聽說自己和黃忠並列的時候,直接說,把我和一個死老頭放在一起,這不是侮辱我嗎,甚至一度都不想接受封賞。

好在有劉禪巧舌,勸住了關羽。

第三次是在漢中太守的選拔上,劉備用了魏延,但是沒有用張飛,讓人一度以為這是劉備在通過提拔荊州派係,壓製張飛,壓製元從派。

要想勢力間和睦相處,可沒那麼容易。

第三個派別,便是東州士了。

東州派係以法正,李嚴為首,還有孟達,吳懿、費觀、許靖、董和、董允、吳懿、吳班、陳祗等人。

作為非本地派係,本身就是劉璋用來壓製益州本地勢力用的。

在劉備與劉璋正式決裂,並且率軍南下的時候,益州派係和東州派係的表現還是有所區別的。

“東州士”表現得明顯不如益州本土大戶有節操,尤其是吳懿、費觀、李嚴等人相繼投降,讓劉備的實力越戰越強。

“東州士”更加歡迎劉備統治益州,劉備消滅劉璋後也給予“東州士”比較高的地位。

譬如法正,便可以稱之為劉備麾下第一謀士。

甚至娶了吳懿妹妹吳夫人。

東州士這一派,劉備是有意扶持的。

無根無萍,便更隻能依附主君了。

第四個派別,自然就是益州派了。

益州派是蜀國當地的本地人士。

以黃權、李恢、馬忠、譙周、王平、羅憲、張嶷、張翼、楊洪、李邈、張裔等人為代表。

前期以黃權,李恢等為首,後期則是以大儒譙周為首。

因為是益州本地人,現在勢力雖然不強,但若是漢中國還是局限於益州,隨著益州本土俊才的崛起,他們的勢力,肯定是會越來越強的。

曆史上,蜀國後期,元從派的二代本身也比較人少,還由於斷代,沒能拿到實權。

荊州派的人也漸漸地死得差不多了。

而人家本土益州派卻不斷地有新生勢力補充進來。

於是他們就漸漸占據了上風。

這也是為何譙周滿口消極言論,而當時的劉禪還不能對他動手的原因。

第五個派別,便是靠邊站的涼州派。

涼州派說實話,不嚴格能算作派係,主要代表人物就是馬超,馬岱兄弟。

薑維雖然出身涼州,但是他更應該被劃入荊州派係。

馬超在劉備奪益州的關鍵時刻前來投靠,算是幫了劉備一個大忙,並且也有諸侯的身份,所以在劉備進位漢中王時,勸進表排第一。

但是這樣的人,劉備是不敢用的,所以,馬超的後來幾年,就是老老實實的在邊地鎮守。兵權也沒多少。

劉禪思量著如何安排圍繞在權力中心的五股勢力,一時間沉默下來了。

這些派係,既然是圍繞在權力中央,而劉禪即將走到權力中心,那麼,這件事情,他肯定是要處理好的。

而且還必須處理好!

一個不慎,可能便將大好局勢付之一炬了。

漢中國內本來實力就不強,再一內鬥,還北伐個屁?

“殿下.”

見到劉禪沉默下來,費禕有些擔憂的喚了一聲。

“我無事。”

劉禪擺了擺手,眼神重新恢複起亮光來了。

“今日府上,可有人遞來拜帖?”

聽到拜帖二字,在一旁的太子詹事董允上前,說道:“太子府中昨夜收到了不少拜帖,計有四十六份之多。”

四十六?

費禕眼睛圓瞪,很明顯被這個拜帖的數字嚇了一跳。

劉禪心中微微有些詫異,但臉色卻是未變,他看向董允,說道:“都是誰送來的?”

董允早有準備,從袖口中拿出表冊,遞到劉禪身前。

“都在其中了。”

劉禪接過董允手上遞來的拜帖,打開一看,眉頭微皺。

好家夥!

這是劉備身邊的臣子,都給他邀請了個遍啊!

雖是拜帖,但卻有十足的政治意味。

劉禪接下哪個拜帖,無疑會表明他的態度。

未來的漢中王,現在的漢中王太子,站在哪一邊?

或者說

態度更傾向於哪一邊?

張飛、法正、黃權、馬超.

該怎麼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