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前年之後,考古學家找到天朝皇族的墓地,打開了聖武帝和聖文後的棺木,才發現,這原來是衣冠塚,而和衣冠塚一起下葬的,還有聖武帝留給太子的這封信。
於是,千年後的今天,考古學界引起了震撼。
那位頌揚千年的帝皇,他和帝後的屍體,到底在哪裏?
安排好聖武帝和聖文後的後事,太子把聖武帝生平的最後一道聖旨,掛在了崇政殿。從此之後,聖武帝的一生,成為了傳奇。而他的這道聖旨,是留給後世唯一的見證和遺物。
出自聖武帝親筆的聖旨,那龍飛鳳舞的字跡,顯示了他狂狷的性格。自信,又睿智。
倒是聖文後留給後世又多了些,比如文學館裏他的詩詞,比如律法典故裏親自修改的真跡,比如他的畫……由此可見,在天朝成立之後,聖文後倒是成了個風雅的人。
但其實,他並不是一個風雅的人。
後世也曾對聖武帝和聖文後的死,有過參考。
如此相愛的兩個人,是如何共死的?
或者,是誰先死了?另一個人再去相陪。
但是,不管後世如何猜測,這是一個誰也不知道的謎。而唯一知道真相的,就是當日值班的暗衛。可是,在聖武帝和聖文後一起去世之後,暗衛們也隨之消失了,放佛他們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樣。
隻有太子知道,聖武帝和聖文後的屍體,是被暗衛們帶走了。
但聖武帝和聖文後,到底是如何一起去世的?
其實,是聖文後先死的。如同上輩子,李墨染死了之後,趙元崇抱著他的屍體,一直一直,都不捨得鬆開。隻是上輩子,趙元崇還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做。而這輩子的聖武帝不同,他的人生,除了他的之玉,什麼都不重要了。
所以,他選擇了共死。
聖文後被廢了武功,身體就算再調養,也沒有聖武帝健康,這結果,他們早就知道,不管他們誰先走一步,另一個人,會馬上跟上。
那一聲之玉別走,變成了之玉等我。
上輩子不夠,這輩子也不夠,不同的是,下輩子,是聖武帝去追他的皇後,他的之玉,用他天子之名,用他一世的賢仁,去向上天交換,交換下輩子,他和他的之玉,再繼續相愛。
眼前,放佛還能映出上輩子,李墨染和趙元崇在十裏亭離別的場景。
那個時候,李墨染意氣煥發的說,你想要攻進京城,隻要有我在,那是不可能的。
那個時候,趙元崇狂傲的說:十年,你等我回來。
十年後,那個意氣煥發的少年,已經變成滿頭白髮的青年了,盡管容顏依舊,但身心疲憊。
而十年後,那個狂傲的少年,卻是氣勢睥睨的男人了,盡管日漸英俊,但是身心不變,他說:我回來了。
從相識到相惜,再到相愛,他們相聚的時間很短,卻足以讓彼此知道,他們隻要彼此。
兩年後,他死了,他流下了生平的最後一滴淚水,他說:之玉,別走。
眼前,放佛又映出了這輩子,聖文後和聖武帝,在太後寢宮外,相見的場景。
那個時候,聖文後才四歲,看著聖武帝,就這麼哭著撲進他的懷裏。
那個時候,聖武帝才六歲,輕輕捧起他的臉,幫他擦著眼淚說:乖,不哭不哭。
七年後,帝皇下旨,賜婚於他們。
聖文後和聖武帝,並肩站在禦書房外,他們許諾:要並肩看,天地浩大。
直到,他們的人生,走到了盡頭。
這一生,他們無怨無悔。
隻是,聖文後還是先一步死了。但是,聖武帝不會寂寞。
因為,他隨即去陪他了。
這一次,他泛起了生平的最後一次笑容,他說:之玉,等我。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