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承從地上爬起來,樣子很是狼狽。這個青年,他低估了。他自認為自己的武功不俗,放眼天下,已難逢敵手,可今天卻輸在這個青年的手中,並且還是個名不經傳的青年。

天下九國,衛國神童、召國帝皇、召國齊王、臨國南王、央國戰王,除此之外,他慶承的名聲也不低,可是此刻,他感覺到了從未有過的羞恥和侮辱。

「哼。」慶承冷笑,「不自量力。」要麼血洗他清國,要麼留下他的命?別說隻是一個召國的區區小將,就是召國的帝皇,也不敢如此大言不慚吧。

清國雖沒有召國的強大,雖沒有召國那百萬雄兵,可是召國要血洗清國,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更何況這個人還說要他的命,真是狂妄自大。

慶承握緊了劍,主動朝著端禮衝去。

戰場上士兵們的打鬥,漸漸停了下來,大家圍著端禮和慶承看。

趙元崇吩咐過,召國士兵要不像故意的放水,而今士兵們停止了戰爭,老國公自然樂意。端禮和鄭暉年是他一手教養出來的,他們的武功都是他的嫡傳,鄭暉年、端禮、未子塵還有他的孫子李墨染,四人同時習武,屬墨染最漫不經心,未子塵最努力,端禮和鄭暉年也很努力。

墨染不努力,是因為老國公的武學,在上輩子,他早就知道了。

而未子塵最努力,是因為未家的大仇未報。

至於端禮和鄭暉年,兩人比較的成分在。

雖然如此,可這四人,是老國公最驕傲的弟子,所以對於端禮的武功,老國公很放心。他知道慶承的武功也很高,但這一戰,端禮和慶承的這一戰,是必要的。

如果這一戰端禮贏了,那麼召國的士氣將大增,就算在那不是故意的放水下,召國的士氣,還是在那了。而如果端禮輸了,那麼端禮方會知道人外有人,對他以後的成長,也有絕大的好處。

他們老了,他已經老了,而餘錚的年紀也大了,特別是在餘世昌的事情之後,餘錚的身體其實不太好。若非為了報答帝皇沒有誅餘家九族,他才這麼努力的抗戰,否則,他早就辭官了。

所以召國的以後,靠的是端禮這一輩,而這一輩的小將中,端禮和鄭暉年是最有潛力的。

換一句話說,帝皇也是最想培養他們的。

林家的前車之鑑,端禮和鄭暉年成婚,端家和鄭家絕了後代,就算端家和鄭家還有後代,但端禮和鄭暉年沒有子嗣,那麼帝皇願意給他們更多的更大的富貴,因為,端禮和鄭暉年的富貴和成就,隻在這一代。

不會出現當年林家持寵而驕的情況。

趙元崇雖然無意往這方麵去算計,但卻是確確實實的存在的。

慶承的劍,端禮的槍,在風中,在空中,劃出一道道的痕跡,那痕跡雖然大家的視線看不見,但是他們的武功,他們的招式,他們用生命在拚搏,震撼了在場所有的人。

清國的士兵很緊張,而召國的士兵也緊張。

慶承是清國的主帥,他一旦倒下,清國的士兵必將大亂。可端禮不是召國的主帥,端禮就算輸了,召國的士兵不會亂。

因為,召國百姓心中,最尊敬的帝皇,還在軍營裏。

所以這場比試,召國輸得起,而清國輸不起。

這層關係,端禮沒在想,可慶承卻想得十分清楚。然而,他越是急於求勝,心就越急躁,破綻就越多。

所以打從一開始,就是端禮佔了上風。

清國軍營。

林傑斐為了以防第二波刺客的突襲,一直在李墨染的帳篷裏。

「王爺,清國和召國的仗停了,現在是昌平王慶承和召國前鋒少將端禮在比試。」紫易來報。

林傑斐蹙眉:「這是怎麼回事?」好端端的國戰,怎麼成了個人的比試?

「具體的情況暫且不清楚,而且從比試上來看,昌平王處在下風。」紫易又道。

「什麼?」這個慶承腦子糊了嗎?林傑斐馬上想到了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