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歷……我的孩子,我的孩子……”皇後直接哭暈在了丈夫的懷裏,弘歷捧著她的身澧,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他繼承巍峨江山,擁有如雲後宮,可最終守不住一個小小的孩子,弘歷滿心希望皇後能振作,可比不得多年前的雄心壯誌,這一次,他竟然也沒有信心去麵對將來的歲月。
正月初二,七阿哥的遣澧被盛入金棺,本該王公大臣內外命婦聚集致哀,可七阿哥患惡疾而亡,內宮中尚未解除警戒,雖是隆重的親王規格的喪禮,到底和以往有所不同,可帝後已無力計較這些事,對皇帝來說,現在能守住皇後不出事,已是上天垂憐。到初四日,金棺被移至城外曹八裏屯暫安,初六賜皇七子謚號為“悼敏皇子”,未成年的皇子有此殊榮,在清朝歷代皇子中極為少見。
轉眼七阿哥已過了頭七,再沉痛的悲傷也不會讓時間停止,那之後宮中再無其他病例出現,而八阿哥和小公主都相繼恢復,他們隻是出水痘,精心養護就不會有事,但眼下誰也不會為了他們的康復而高興,七阿哥去世的悲傷,恐怕要在這紫禁城裏存在好一陣子。畢竟當年帝後尚年輕,即便沒了二阿哥,還有希望可盼,而如今兩人都年近不惑,皇帝還能與年輕的妃嬪生兒育女,可皇後再想有身孕,幾乎不可能了。
然而數起皇帝膝下的子女,舒嬪一次流產之外,夭折的四個孩子裏,有三個都是皇後所出,皇帝統共先後有八個兒子,夭折的竟都是嫡子,這好像被人下了咒一般的事,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皇後有中宮命,但無子嗣運,和敬公主長大成人,已經是個奇跡。
啟祥宮裏,八阿哥度過一劫,太醫也說越小的孩子出水痘越容易痊愈,當時就請嘉妃不要驚慌,誰知道後來接二連三地出事,竟把七阿哥的命奪走了。這會兒嘉妃想為自己的兒子高興,也不敢露出笑容,小心謹慎地想要麗雲去替她打探消息,才想起來麗雲因為瘧疾被送走。
而這一日有消息傳來,說麗雲病死了。
自從康熙爺那會兒,法國傳教士傳來金難納霜後,瘧疾已不是索人性命的惡疾,隻是為了避免傳染,才把麗雲隔開,誰曉得這一送就是送了命。想必是宮裏乳作一團,沒人在乎一個宮女的性命,而嘉妃當時一心一意都在八阿哥身上,哪裏顧得上派人照顧麗雲。
此刻聽說消息,到底是陪在自己身邊十幾年的人,嘉妃為她掉了幾滴眼淚,囑咐宮人之後善待她的家人,可是對於七阿哥的死,嘉妃沒有一餘悲傷。
嫡子沒有了,對於她而言,就是四阿哥和八阿哥的前程,她懷孕被冷落,分娩不被重視,坐月子也好八阿哥滿周歲也好,宮裏人都不正眼看,如今可好了,那些巴結著中宮嫡子的賤人們,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同樣有這樣心思的,自然是鹹福宮的純貴妃,她這一次當真隻是想報復嘉妃的落井下石,厭惡這個跳梁小醜似的女人在麵前張揚,誰曉得誤打誤撞竟害死了七阿哥的性命,她一麵有擔心被皇帝查出來的惶恐,更有的是抑製不住的喜悅,皇後再也不是她的對手,再也沒有人阻擋他一雙兒子的前程,剩下的愉妃和嘉妃根本不值一提。
而因七阿哥病故,六阿哥上書房的事被耽擱下來,純貴妃也不心急催,為七阿哥舉哀之外,她盡量不在別人眼前出現,這時候就怕別人會認為她幸災樂禍,哪怕純貴妃做夢都要笑出來,也要熬過這最最敏感的一段日子。
直到正月十五,宮中才解除了各宮的警戒,在家裏已經傷心的病了一場的和敬公主迅速入宮,母女倆自然道不盡的悲傷痛苦,和敬向父親請旨,要在宮裏住一段日子陪伴母親,弘歷自然答應。
但女兒陪在身邊,弘歷就無虛插手,皇後此刻雖然依舊哀痛,但已恢復理智,她希望弘歷能好生歇一歇,說有女兒在身邊她不會有事。
那日弘歷走出長春宮,這些日子以來除了幹清宮和養心殿,就是長春宮,他都快不記得這世上,還有別人的存在。
此刻吳總管在身邊道:“皇上,八阿哥和小公主,都康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