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二年,南陽孫夏、江夏趙慈、汝南彭脫複起,黃巾之亂席卷天下,平叛官兵卻屢屢失利,朝野震動,朝中大臣趁機聯名上書,將董卓罷回河東,複起皇甫嵩領兵征討。
宗正劉焉眼看天下大亂,趁機上奏天子,複置州牧,令地方門閥協助平叛,帝允,表劉焉為益州牧,宗正劉虞為幽州牧,劉表為荊州牧,由此地方軍閥崛起,皇權漸弱。
七月,平西將軍李征大敗韓遂叛軍,平定羌人之亂,馳書上奏天子,暗中卻結好十常侍與大將軍何進。天子龍顏大悅,因西涼刺史耿鄙戰死,遂詔封涼州刺史,領鎮西將軍,拜武威候,克日進京述職。帳下諸將也多有封賞,該封官的封官,該賞金的賞金。
姑臧即下,韓遂敗走,李征收編降卒萬餘,去其老弱殘廢,得精壯七千,重新整編。
聖旨到時,李征焚香設案,領帳下諸將跪地接旨,然後把天子賞賜給諸將的金銀財帛又轉贈給前來宣旨的老太監,樂的老太監眉開眼笑時,才派人送去後堂歇息。
次日一早,李征帶了龐德及數百名親兵,隨同前來傳旨的老太監進京述職。臨行前留五千精兵駐守姑臧,盡起兩萬大軍,以管亥主將,卜矽為副將,穩打穩紮,一步一個腳印向金城進逼,先拿下金城各縣,然後兵圍榆中待命。
沒辦法,帳下缺少真正的領兵大將,讓這些莽夫統領大軍,還真是放心不下啊!
於路無話。
李征領數百親兵繞道石城,經安定,入長城,行了半月,才到洛陽。一路所見,皆是朝廷腐敗,民不聊生,屍骨露於地,幼兒哭於野,聞者心酸,見者落淚。
在驛館休息一晚,次日一早,有黃門侍郎前來宣旨,命李征進宮麵聖。
李征匆匆收拾了下,換上官服,便跟著那黃門侍郎出館,坐了轎子往皇宮而去,出門時隨便跟那黃門侍郎聊了幾句,見這年輕人談吐不凡,好奇之下,隨口問道:“大人如何稱呼?”
那前來傳旨的黃門侍郎道:“不敢,在下荀攸,蒙大將軍垂愛,拜為黃門侍郎。”
李征頓時一怔,荀攸的大名他當然聽過,但這荀攸也是在跟了曹操後才出名的,之前的事情他哪能記得那麼多,沒想到卻在洛陽充黃門侍郎,還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廢功夫,當即問道:“可是穎川荀公達?”
荀攸驚異道:“大人何以得知?”
李征眯了眯眼,頗有深意地道:“西涼連年戰亂,百姓多受其累,民不聊生,素聞荀公達有王佐之才,何不隨本官前往涼州,一展所長,造福西涼數十萬百姓?”
荀攸腦袋可沒被驢踢,好好的京官不做,誰願意跑到西涼那不毛之地去受苦,當下謙遜地道:“攸駑鈍之才,恐有負大人所望,不敢相往。”
李征沒有再說什麼,眼裏卻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陰冷,以他的性子,既然叫他撞見了這條大魚,又豈會輕易放過,就算用強,也一定要把荀攸弄到涼州去,絕不能留給曹阿瞞。
不多時,轎子在宮門外停下,按照大漢律法,進了宮門就不能再坐轎子了,李征隻得下轎步行,跟著荀攸進了宮門,又走了小半個時辰,才到了德陽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