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流水一般在不經意間淙淙流去。轉眼間,曹操已經滿了十七歲。
這一年開春,曹操的祖父曹騰去世(史書上曹騰去世更早,不過本書乃架空曆史,一切服從於劇情,請讀者朋友切勿糾結)。
給曹騰辦完喪事之後,曹操的叔父曹熾便打算帶著曹仁、曹洪兩兄弟搬到外地曹氏的一座別院去。那座院子已經建成許久,歸屬於曹熾名下,曹熾前些年也經常會去那邊住上幾日。
隨著曹仁和曹洪的逐漸長大,曹熾便想帶著兩個兒子去外邊見見世麵,順便也走走人脈,為自己的兩個兒子積攢名聲(從小到大,曹仁兩兄弟的名聲完全被曹操蓋住了)。在與曹嵩商議之後,過完元宵節他們便搬離譙城。
從小一起玩到大的兩個兄弟離他而去,曹操剛開始的幾天心裏說不出的落寞。偌大的院子空蕩蕩的,在曹嵩搬去洛陽之後更是如此。
曹騰的官職由曹嵩頂上,加之以前曹嵩早在曹騰的授意下於洛陽四處活動,因此曹嵩在朝中的官職竟然比曹騰還要高了一級。
曹嵩徹底的離開譙城去了洛陽,整個曹府的主人毫無疑問便是曹操。以後再沒人管他,按理說曹操應該感到興奮,但此時曹操心中更多的是落寞。因為,不僅是曹仁兩兄弟,甚至是夏侯惇兩兄弟也按著夏侯氏家族的安排去了外地闖蕩。曾經在譙城叱吒風雲,隻手遮天的五個少年,瞬間便隻剩下曹操一個孤家寡人。
好在過完元宵節不久,袁紹又從老家搬過來住了,這樣,曹操有一個知心朋友陪伴,心裏方才稍微寬慰。
初春的時候,袁紹命人在袁府旁邊建了一座名叫“觀月樓”的樓閣。觀月樓建得幾乎比旁邊的城樓還要高,而且裏麵設計精巧,擺設隨意,看上去是一座專門供人玩樂的樓閣。
其實這也是袁紹的本意,他生性灑脫,率性而為。某一晚見譙城的月亮又大又圓,似乎比汝陽的月亮還要大上半圈,因此他便決定建一座專門用於賞月的樓閣。
建成之後,袁紹整日邀請曹操一同喝酒。兩個人坐在觀月樓的台閣上,對酒當歌,月下共飲,獨具一番滋味。
“孟德啊,我明年便是弱冠之年,之後我會去洛陽,以後我們很難再見了!”袁紹看著天際的明月,一杯酒下肚,略顯惆悵的說道。
曹操今年頻頻經受離別之苦,實不忍心這譙城唯一的朋友再離他而去。可是卻也無可奈何,官宦子弟,一旦成年,當然是要以家族為重,盡量爭取世襲,同時也應懷抱理想,去一個更為廣闊的地方一展鴻鵠之誌。
這個袁紹曾經與曹操談過。袁紹的理想便是匡扶社稷,位列“三公”,讓自己的袁氏家族成為名滿天下的“五世三公”,這樣他方才能對得住自己的列祖列宗。
而當袁紹追問曹操的抱負之時,曹操卻是一笑置之,說道:“將來之事,不可知啊,但凡盡力而為便可。”
不過從此以後他也開始審視自己,穿越過來這麼多年,自己整日在嬉戲遊玩中度過,還真沒想過來到這裏要做些什麼。偶爾想著,便覺得曆史上的曹操官至漢朝丞相,稱霸天下,自己此番估計是改變不了曆史,多半與曆史上曹操的人生軌跡別無二致。
他這麼想也不無道理。因為他怎麼也想不通自己怎麼會穿越,而且曆史上芸芸眾生,為什麼偏偏他就穿越到曹操身上?仔細思考之後,他也隻能勉強得出結論:定是我與曹操各方麵十分相似,這才有了人生的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