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弘道:“這幾年來壽春一帶旱災頻發,糧食歉收,導致我軍用不足。兩年前我方又兵敗於蘄陽,折了數員上將,戰力受損十分嚴重,而曹賊人多勢眾,士氣旺盛。主公不可硬拚,可引部分人馬前往灊山投奔雷薄和陳蘭,並請他們二人出兵助主公收複失地。”
袁術聽了這話,麵色躊躇,猶豫不決。
張勳道:“雷、陳二人昔日背叛主公,甚至奪走我軍大量錢糧並逃到灊山落草為寇。今番主公前去投奔,到時候會不會被他們恥笑?”
袁術也道:“除了去灊山之外,就沒有別的辦法了麼?”
楊弘道:“現在我方錢糧虧空,軍用不足。將卒普遍士氣低落,叛逃者不計其數。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方根本無力對抗曹賊,隻有請求外援。”
又道:“主公若前往灊山,對雷、陳二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相信他們會念舊情出兵相助的。”
袁術問李業:“李卿以為如何?”
“卑職沒有更好的辦法。”李業道,“主公可聽從楊先生之言,引兵馬前往灊山求援。至於壽春,可遣一將閉門堅守,等曹軍糧盡退兵即可。”
袁術一襲明黃色錦袍,頭戴金冠,跽坐於禦案後麵。思索良久,方歎道:“看來隻有如此了。”
他當即喚紀靈上前,吩咐道:“孤撥三千兵馬與你,鎮守壽春。你務必將城池守住,等孤回來。”
“末將遵命!”紀靈拱了拱手,又道:“主公可否多調幾員文武官員協助?”
袁術問:“孤讓李業留下來助你守城如何?”
“末將沒有意見。”
袁術見他無異議,便吩咐李業:“你留下來,心力協助紀靈守此城,休教曹操占了!”
李業道了聲諾,退到一旁。
袁術將壽春的防務交給紀、李二人之後,自引數千軍馬離城南下,前往灊山。
不久,曹操引大軍連下當塗、下蔡兩城,兵臨壽春北郊,在八公山下紮寨。
曹昂亦和樂進率偏師西進,取陰陵、西曲陽,最終趕到鳳凰山下安營。
李業得報,勸紀靈堅守勿戰。
紀靈聽從李業之議,死守不出。
曹昂待本部軍校紮好營寨,便讓樂進守寨棚。自引王雙、徐盛以及百餘名士兵騎馬出行營轅門,準備去曹操的中軍大寨麵見父親。
曹操的中軍大寨緊鄰八公山主峰,四周被數十個行營緊緊護住。營盤之間,不時有隊隊烏盔烏甲的曹軍士兵往來巡邏。
那些曹軍士兵見到曹昂等人,少不得上前盤問。曹昂知道這是他們的職責所在,並不為難他們,主動和他們對了行軍口令,又將自己的身份以及出行目的如實相告。
那些士兵得知是主公的大公子欲往中軍大帳見父,於是讓開道路,任他帶手下前去。
曹昂頭戴紫金冠,身穿暗黃色戰袍,披著亮銀魚鱗甲,騎著白雲馬,邊和徐盛說話邊觀察周圍形勢。走了大約三裏路,終於趕到八公山下。
這八公山坐落在壽春城北,離城池僅有四裏。那山由四十來座山峰組成,重巒疊嶂,峰奇嶺峻,景色十分迷人。
西漢初年,劉安被其伯父文帝劉恒封於淮南為王。他到壽春後,在這座山上著書立說,招賢納士。時有左吳、李尚、蘇飛、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晉昌等八人最受劉安賞識,被尊為“八公”。
那劉安和以“八公”為首的門客在山中鑽研天文、編製曆法、冶煉丹藥,甚至無意間發明了豆腐,為時人稱道。因有人傳說那劉安和八公在山上煉成仙丹,得道成仙,後輩就將此山命名為八公山。
曹昂被山景迷住,不時轉過頭來欣賞一番,並和徐盛談論跟此山有關的典故,不覺到了中軍大寨的轅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