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王朝堅信世上有神,希望通過祭祀來和神靈溝通,得到神靈的護佑。但是,現在的大周不需要像以前的王朝那樣向神靈祭祀。
“母妃,你說我理解的對嗎?”
梁嬪點了點頭說:“我覺得你理解的很對,哪怕大周徹底平了所有的戰亂,但是還需要強大的軍隊,這樣才能保護大周不被匈奴或者其他外族,又或者其他外邦欺負。”
“但是我覺得三叔和肖先生特意問我這句話的意思,應該不是我理解的這麼簡單。”趙曜指著“戎”字說,“我應該沒有理解錯【戎】字的意思,但是【祀】這個字,除了祭祀,應該還有其他的意思。”
“還有什麼意思?”梁嬪說道,“祀基本上隻和祭祀有關,你也不要多想,我覺得你這麼理解是對的。”
“祀,祭祀,以前的人為什麼喜歡祭祀啊?”趙曜問道,“是因為經常鬧天災嗎?”
“也有這方麵的原因,主要原因還是祈禱老天爺保佑,比如說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梁嬪說道,“以前祭祀的人,一開始是大祭司,後來變成皇帝。由皇帝親自祭祀,向老天祈求保佑。”
“為什麼一開始是大祭司祭祀,後來又變成皇帝祭祀?”
“準確來說不是皇帝,而是天子。大祭司祭祀,會讓百姓對大祭司十分崇敬,在百姓心目中,大祭司比天子重要。而天子也要受到大祭司的製約,所以後麵就廢除了大祭司,改由天子親自祭祀。”
“其實,就是天子想要掌握祭祀大權,並且控製住百姓,對嗎?”趙曜一針見血地問道。
“是的。”
“那【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中的【祀】就是民心的意思。”
梁嬪聞言,先是怔了下,旋即讚同地說道:“也可以這麼認為。”
“三叔和肖先生是想告訴我,國家的大事情在於民心和軍隊。”趙曜捏著下巴說,“以前的人通過祭祀來籠絡民心,但是現在的百姓並不笨,單純地想靠祭祀來籠絡他們是行不通的。”
梁嬪問道:“那你覺得民心要靠什麼來籠絡?”
“母妃,籠絡來的民心能維持多久啊?”趙曜一臉認真地說道,“其實,想要獲得民心很簡單。”
梁嬪故意問道:“怎麼個簡單法?”
“那就是讓老百姓吃飽飯,穿得暖。”其實,百姓們的要求很簡單,就是有飯吃,有衣穿,不奢求其他的東西。“尤其是百姓們經曆過前朝的暴亂後。”
“是啊,百姓們隻想吃飽飯,穿暖衣服。”梁嬪說著,長歎一口氣道,“但是想讓每個百姓吃飽飯,穿得暖可不容易,沒有哪個皇帝能做到。在前朝太平盛世時期,還有很多的百姓吃不飽飯,穿不暖衣服。”
“三叔和肖先生的意思是民心和軍隊非常重要。”趙曜又把話題扯了回來,他蹙著眉頭,神色若有所思地說道,“民心和軍隊也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國家就能安穩。用的不好,國家就會發生動蕩。”
梁嬪暗自心驚。雖然她早就知道兒子聰敏,但是沒想到兒子通過一句【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聯想到這麼多事情。
她聽趙曜繼續說道:“【祀與戎】這把雙刃劍要怎麼用好,關鍵是看執劍的人,也就是皇帝,所以說皇帝不好當。”當皇帝有什麼好,真不明白太子哥哥他們爭奪皇位有什麼意思。
一段時日後,遠在鄉下的鄭溪林收到趙曜的回信,看到他在信裏對於【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句話的理解,他在心裏驚歎: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啊。
抱歉,這兩天卡文沒有更新。我這兩天還失眠,整晚都睡不著覺,腦子一塌糊塗,所以沒有什麼靈感。
明天恢複兩更。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句話的意思是國家大事情,與民心和軍隊有關,這是我的理解,不準。
最後還是求月票!求打賞!求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