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他們從來沒有想過通過和親來解決匈奴的問題
關於新冒出來的單於,周武帝已經派人打聽到不少的消息。這個新冒出來的單於出身匈奴部落的最高貴族——孿鞮氏。在分裂以前,匈奴的單於都出身這個姓氏。
新冒出來的單於繼承了冒頓單於這個稱呼,今年二十二歲,驍勇善戰,有勇有謀,並且心狠手辣。他是上一任單於最小的弟弟,他之前一直隱忍蟄伏,在前年打敗他的兄長,坐上了單於的王座。
他成為單於後,手段也是十分了得,籠絡了孿鞮氏的人心,並且培養出一批精銳的騎馬。這批騎兵在這兩三年裏,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所以才一連吞並兩三個部落。
新冒頓單於的出現,並且以凶狠的姿勢吞並兩三個部落,這讓匈奴其他部落非常忌憚。
自從十幾年前,大家都從王庭裏分裂出去,各自稱王。做了十幾年王,誰還想臣服於他人。他們並不願意再對孿鞮氏俯首稱臣。
其他幾個部落彼此之間互相不信任,又互相提防。如果再任由他們這樣下去,他們遲早會被冒頓單於吞並。
周武帝是想讓剩下的幾個部落聯合起來抵抗新莫頓單於,然後再瓜分新莫頓單於的部落,這樣他們七個部落很長一段時間裏不會合並,繼續各自稱王。
與烏孫交好合作,就有這方麵的原因。
烏孫的人,除了和漢人通婚,還有不少和匈奴通婚生子。有不少匈奴的後代在烏孫,他們精通匈奴語,對匈奴的情況也很是了解。
周武帝寫信給烏孫的首領,讓他精挑細選一些人,派他們去匈奴各個部落遊說。當然,把這件事情完全依托在烏孫身上是不行的,大周也得派人去匈奴的各個部落遊說。
跟何相他們幾個重要的大臣商議後,決定派大鴻瀘的官員宋鴻傑前去匈奴。當然,肯定要隱瞞身份,偽裝成烏孫和匈奴的後代。
宋鴻傑精通很多西域國家的語言,像烏孫和匈奴的語言,他最擅長。不僅如此,他對烏孫和匈奴的風俗習慣也非常了解。最最重要的是他的長相並不像中原人的長相,讓他去匈奴最為合適,不會被懷疑是大周的官員。
周武帝交代,如果遊說不成功也沒有關係,但是千萬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一旦在匈奴的地界暴露了大周的官員身份,宋鴻傑隻有一個下場,那就是死。
除了去遊說,宋鴻傑還有一個任務,那就是弄清楚現在匈奴各部的情況。
表麵上,宋鴻傑因為犯錯,被周武帝罷了官,其實暗地裏他已經悄悄地出發前往匈奴。當然,在去匈奴之前,他得先去烏孫找烏孫的首領。
宋鴻傑要想成功日潛入匈奴,必須要有烏孫人的幫助。
如今算算時日,宋鴻傑已到了烏孫。
此時,周武帝已收到宋鴻傑傳回京城的信。在信中,宋鴻傑向周武帝稟告,他已經做好各種準備前往匈奴。他第一個打算去的部落是離烏孫最近的韓氏部落。
等周武帝收到這封信的時候,宋鴻傑已經抵達韓氏部落。
他還在信中說到,等他到了匈奴的部落不方便直接寫信給周武帝,屆時隻能先寫信給烏孫的首領,然後再由烏孫的首領代為轉達。
周武帝看完信就拿在燭火上燒了,“宋鴻傑現在應該已經潛入匈奴的韓氏部落。”
何相捋了捋胡子道:“接下來就看他了。”
劉太師微微蹙眉地說道:“隻怕沒有想象中順利。”
何相點點頭,讚成地說道:“匈奴各部彼此之間相互猜疑、相互戒備,要想讓他們聯合起來對抗新冒頓單於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周武帝坐回到禦桌前,雙手撐在禦桌上,捧著自己的臉說道:“朕給了宋鴻傑的第三條路。”
何相和劉太師驚問道:“第三條路?”
“聽昆若說,新冒頓單於並沒有對上一任單於的子嗣趕盡殺絕,上一任單於還有一個兒子,這個兒子隻比新冒頓單於小五歲。”周武帝口中的昆若是烏孫的首領。
“還有一個兒子?”何相驚愕道,“這位新冒頓單於不是心狠手辣麼,不是把跟上一任單於有關的人全部殺了,怎麼還留了上一任單於的兒子?”
劉太師一針見血地問道:“這個兒子有何特殊之處?”
“聽說是個病秧子,從小生下來就身子不好,年年天天喝藥,一年有兩三百天躺在床上,據說活不到二十歲。”周武帝雙手交叉托著下巴,笑眯眯地說道,“於是,新冒頓單於就留下了他,讓他苟延殘喘。”
何相問道:“真的是病秧子?”
劉太師道:“隻怕是裝的吧。”
“再告訴你們一個秘密,這位病秧子的母親是漢人。”
“什麼,漢人?”何相和劉太師驚呼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昆若說病秧子的生母是居住在烏孫的漢人,是被一個烏孫人獻給上一任單於的。”周武帝又換了個姿勢,右手撐著臉說道,“聽說上一任單於很是寵愛這位漢人妃子,也非常疼愛心疼這個從小就身子不好的兒子。”
何相和劉太師聽到這裏,就明白周武帝方才說的第三條路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