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修史(2 / 2)

“關於前朝和鄭朝的史書有多少?”

這個問題問的在場所有大臣都一愣,都在心裏疑惑皇上問這個做什麼。

史官恭敬地答道:“回皇上的話,前朝的史書留下來有五千三百十九卷,鄭朝的史書留下來的隻有一百二十三卷。”

周武帝又問道:“前朝的史書留下的齊全嗎?”

史官答道:“並不齊全。夏靈帝時,有宮中曾經發生一場大火,燒毀了不少史書。還有,當初叛軍闖入皇宮時,也燒毀了不少史書。”

周武帝點點頭道:“陳朝有多少史書留下來?”

史官答道:“不到一百卷。”

“陳朝之前的史書呢?”

史官道:“寥寥無幾。”

“寥寥無幾?”周武帝痛心道,“真是可悲啊。”

史官和周武帝一樣悲痛。身為史官,他最在意的就是史料。

“各位愛卿剛才說都愛看史書,那麼你們聽到史官剛才的話有何感想?”

“可惜。”

“可悲。”

“痛心。”

“各位愛卿應該清楚史書的重要性?”周武帝說道,“從陳朝開始,史書留下來的卻越來越少,各位愛卿覺得是和緣故?”

“回皇上,是因為戰亂的緣故。”

“陳朝後期戰亂不止,不少史書和書籍都毀在戰亂中。”

“鄭朝亦是如此。”

這四五百年內,戰亂時常發生。陳朝和鄭朝的戰亂尤其多。前朝還好一些,隻是在夏靈帝時期,戰亂不斷。好在沒有人毀史書。

“戰亂是一個原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沒人把這些史料編撰成書,讓史書傳承下去。”

聽到周武帝這麼說,何相和劉太師瞬間明白他的意思。

“朕有一個想法,讓人整理史料,把史料編撰成書,這樣能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曆史就不會斷層。”周武帝看向眾大臣道,“各位愛卿覺得如何?”

史官非常激動地說道:“皇上英明!”

接著何相和劉太師走出列,支持道:“皇上聖明!”

見何相他們都同意了,其他大臣自然不會反對。大臣們都知道修史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而且是永垂青史的好事。

“既然各位愛卿都同意修史,那麼你們覺得誰主持比較合適?”

支持四皇子的大臣立馬說李家最為合適。先帝時期,李家主持修整禮樂規矩。在這方麵,李家非常有經驗,讓李家修史最為合適。

擁護代王的大臣當然推薦孔太常負責主持修史。

孔太常父子覺得他們的機會來了。父子二人看了一眼彼此,旋即兩人朝對方點了下頭。

沒有任何遲疑,孔太常走出列,毛遂自薦主持修史。接著,孔遠出列,說願意幫助孔太常一起修史。

太常丞和少府丞也出列,表示願意修史。

不管是誰主持修史,他的名字將會名垂千史。

周武帝看了一眼孔太常他們,又看了看太常丞他們。旋即又看向站在最前麵的劉太師。

“劉太師。”

“臣在。”

“修史這件事情,你總負責。至於修史的其他人,你看著辦。”

劉太師:“……”他就知道皇上又把“爛攤子”扔給了他。

修史雖然是名留青史的大好事情,但是也是一件麻煩的事。劉太師這個人從來不在乎自己的名聲,更不在意自己會不會名垂千史。

“臣遵旨。”

不管是太子的人,還是代王的人,又或者其他皇子的人都想安排自己的人參與修史。

接下來,劉太師沒有清淨日子過了。

周武帝見大臣沒有事了,就讓孫奎宣布退朝。

下了朝,何相、劉太師和史官去了禦書房。

修史是一件大事,得先討論好怎麼修,要從哪裏修,修到哪裏。

周武帝的意思是先從最近的幾個朝代修、修好了,然後再往前修。

何相他們自然讚成。

討論怎麼修史後,何相好奇地問道:“皇上,您怎麼會突然想到修史這件事情?”

“小十說的,他喜歡看史書,見鄭朝沒有留下來多少史書,就問為什麼沒有整理史料,然後編撰成史書。”周武帝笑道,“朕覺得他說的對,便想起修史一事來。”

沒想到修史這件事情是十殿下提起來的,這真是讓何相他們意外。

正在文德殿讀書的趙耀,一連打了好幾個噴嚏。

周武帝:誰願意當皇帝,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

趙曜:雙手雙腳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