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1)

9月5日下午5點,溫城到珠海的山航SC4805航班準時在機場平穩降落。珠海機場大廳人來人往,國內航班旅客到達出口處,密密麻麻聚集著接機的人。珠海機場雖不大,但由於自身是旅遊城市又緊挨澳門,隨處可見旅遊團的身影。不大的機場顯得格外繁忙。

王心怡右手托著一個藍色的行禮箱,身穿一身華貴的職業女裝,左手提著一個黑色的HERMES birkin隨著旅客走了出來。王心怡長著一張精致得讓人無法判斷年齡的臉,渾身散發著一種自信的氣質。

這時電話響了,喂,您好,是王小姐嗎?我是董司機啊!林總讓我來接您。我的車停在機場的門口,黑色的奔馳車,車牌是粵…

一出機場大門,司機已經站在車門外向心怡招手,並快步上前接過心怡手中的行禮箱。並很紳士的幫心怡開了車門。上車後,簡單的寒暄幾句,心怡閉目休息。時而又微微睜開雙眼看著道路旁海景,又微微閉上了眼睛。這樣的動作反覆幾遍,便睡著了。

2006年前,王心怡和舅舅經營一家鞋廠。心怡負責銷售,舅舅負責生產管理。兩人配合的非常默契。工廠在溫城製鞋業中,規模並不大,但效益卻出奇的好。心怡負責銷售,經常將客戶反饋的信息,第一時間告訴工廠。工廠也不斷改進工藝,提高質量,設計出更多讓顧客滿意的產品。效益不斷提高的背後,也離不開心怡舅舅的親力親為,和在工作上一如既往對心怡銷售工作的支持。

心怡舅舅名叫鄧兵。鄧兵原本在溫城某囯營機械廠當廠長。後改革開放,也下海。開過餐館,幹過裝修,生產過眼鏡配件,炒過房子,還是溫城第一代股民。最後和心怡父母共同出資,辦了這家鞋廠。心怡父母不參與經營管理。

起初鞋廠生意並不好,主要是銷路打不開。後來王心怡在省城外語外貿大學畢業後,來鞋廠幫忙。心怡會英語,又剛好碰上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全世界各國的采購商都湧向溫城。心怡鞋廠門市部開在溫城鞋業商貿城,這裏很少銷售員會英語。國外客戶一來到心怡家的門市部,自然近水樓台先得月,又會英語,況且產品無論是質量還是款式,都是上乘。客戶的訂單自然絡繹不絕。

正所謂一招先吃便天,沒過多久,這對舅甥很快積累起穩定的客源。隻用了不到兩年時間,便打開了局麵,原本租來的廠房已經不夠用了。陸兵和外甥女就在新工業區買了地,建了新廠房。為了獎勵王心怡這幾年為工廠創造的價值,陸兵以公司的名義,給王心怡買了一輛紅色的法拉利。每次心怡啟動法拉利的一瞬間,聽到馬達啟動的轟鳴聲,周圍的路人都會投來羨慕的目光。當然這輛法拉利也讓王心怡在製鞋業行業中打響了知名度。同年還擔選,溫城女企業家協會副會長。2006年前,王心怡可謂春風得意。

但好景不長。2006年1月份,舅舅陸兵查出肝癌晚期,從開始住院接受化療,到去世,時間短短的兩個月還差一天。

這突如其來的噩耗,讓大家無法接受。打擊煎熬著每個家庭成員,同樣也打亂了工廠原本的改造計劃。

2005年下半年,福建,廣東等一批地方,湧現出一大批鞋廠,不論是質量工藝,還是設計的樣式都不比溫城的差,還有最主要一點是勞動力成本和工業用地成本相較溫城低不少。由於生產出來的鞋子價廉物美,因此原本去溫城采購鞋子的采購商,

一部分已經去福建,廣東了。這種趨勢雖然剛開始出現, 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沒有燎原前,必須做出改變。心怡和舅舅達成共識,計劃逐步淘汰掉低端鞋,避免未來出現價格戰。慢慢向中高端,品牌化轉變。應為十分看好國內市場,所以希望以專賣店的方式打開國內市場。現在耽誤之急是明年開春就引進一套管理係統,對采購部,品檢部,對原材料要嚴格把關。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生產工藝,避免空耗,浪費。各部門空降有經驗的管理人員,幫助落實管理係統的運行,提升工廠整體的管理水平。為日後進軍中高端鞋做準備…

辦完舅舅的喪事。心怡準備大展拳腳,實施原本與舅舅敲定的方案。卻遭到來自公司元老的壓力,元老堅持自己過去的做事方式,並不相信心怡這一套花裏胡哨的玩意。

不僅公司元老們反對,出人意料的是舅媽也反對。舅舅生前擁有鞋廠百分之70的股份。舅舅去世,舅媽自然成了鞋廠的大股東,名副其實的話事人。

心怡也多次找舅媽溝通過改革鞋廠的事情。告訴她改革鞋廠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的事。你不做,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市場無情的淘汰。可惜兩代人管理,投資理念不同,講不到一個點上。

為了推進工廠改革,她各種方法都用了,元老們還是反對。這幾個月來不時與鞋廠的元老們發生衝突,過得很糟心。不僅改革無法推進,銷售部接到客戶的客訴和退貨變得越來越多。也得不到工廠的有效解決。失去舅舅的支持,王心怡在鞋廠可謂舉步維艱。最終決定放棄,退出鞋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