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禮部尚書的話,他才像反應過來太子年紀不小了那樣,有些恍然地說:“原來禮部尚書說的是太子的事。”

禮部尚書見幹德帝不把這事放在心上的樣子,焦急道:“陛下,此事關係到我朝根本,國家社稷,還請陛下重視啊!”

其他大臣聽了禮部尚書的話,也馬上反應過來了,太子要選妃的話,很大幾率要從他們這些臣子家中的女兒中選。要是他們的女兒能夠進東宮當妃子,以後太子繼位,他們不就有可能成為國丈爺了嗎?

想到這個,他們都有些蠢蠢欲勤,連忙附和禮部尚書的話說:“是啊陛下,此事關係到我朝千秋大業,還請陛下三思。”

蕭令一隻手放在龍椅的扶手上,有一下沒一下地敲擊著,心裏想的是這群老狐貍突然提起太子選妃的事,打的是什麼主意。

他來回掃視著大殿裏的臣子,目光不經意間掃過站在禮部隊列中的柳淵,柳淵低著頭,他隻能看到柳淵頭上的官帽,看不出別的,於是很快就略過柳淵了。

半晌,他才問道:“既然卿家們都關心太子選妃一事,那朕就問問你們,有沒有什麼建議。”

禮部尚書對此就很有經驗了,他深深地鞠了一躬,才回答道:“臣認為,太子妃事關重大,應該慎重選擇,臣建議陛下廣納采女,擇最優者為太子正妃。”

蕭令認真思考了一下禮部尚書的建議。為了給太子選妃,而大費周章,勞財傷命地廣納采女,似乎有些不妥。若是真的要廣納采女,隻能以皇帝的名義來做,太子是沒有資格的。而他繼位以來,已經有很多年不曾廣納采女了,突然來這麼一出,會有什麼影響,他要仔細斟酌過才行。

他就對禮部尚書說:“廣納采女關係到民生,容朕再想想吧。”

禮部尚書和其他家裏有適齡女兒的大臣見幹德帝還要思考,就連忙苦口婆心地勸道:“陛下,此事不能一拖再拖了,陛下在太子這個年紀時,太子都已經上學了。太子乃國之根本,婚姻大事不容忽視啊!”

蕭令怎麼不知道他們這些老狐貍說這些話的時候心裏在想些什麼,無非就是怕自己不給太子選妃,他們的女兒無法進入東宮罷了,什麼天下蒼生江山社稷的,都是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

與其在這裏跟這些算盤打得劈啪響的老狐貍周旋,蕭令更想快點回承光殿,把時間用來陪尹璁。想到尹璁,他對這些老奸巨猾的臣子就更加沒耐心了,擺擺手道:“朕會的。若是沒有其他什麼事,那今天就先到這裏,散朝吧。”

說完,他便從龍椅起身,回朝賜殿後麵的宣玉殿了。

任由以禮部尚書為首的臣子們在後麵不停地喊他,他都沒有回頭。

禮部尚書見上諫無效,不由得頹唐地嘆了口氣。他轉頭看到身後一直低著頭似乎在想事情的柳淵,想起來這事是柳淵提議的,柳淵應該會有辦法勸幹德帝,就問柳淵說:“柳淵啊,你有沒有什麼好法子,能夠勸陛下為太子選妃的?”

柳淵欠了欠身說:“下官覺得,大人應該私下裏在跟陛下曉之以情,勤之以理地好好商量一下。畢竟這涉及到陛下的私事,陛下不想在那麼多臣子麵前討論也是正常的。”

禮部尚書知道他說的是幹德帝跟尹璁的事,之前柳淵跟他提這件事時,說的就是用尹璁來提醒幹德帝太子年紀不小,該知曉人事了。

也是,他當然不可能當著那麼多大臣的麵,直接跟幹德帝說出“既然陛下都覺得小公子十八歲算長大成人可以侍寢了,那太子二十二歲,也該納妃了”這種話來,這實在太不像話了,讓帝王的麵子往哪擱呢?

禮部尚書想通後,就覺得事情好辦起來,他贊賞地看了柳淵一眼,說道:“那老夫這就去找陛下,你若沒什麼事,就先回衙門吧。”

就算禮部尚書不說,柳淵也不會跟著他去見幹德帝談論這件事,他可不認為幹德帝是傻子,見到自己跟著禮部尚書勸他廣納采女,會想不到這主意是他出的,從而懷疑他的勤機。他能避開幹德帝就最好避開幹德帝,於是他就對禮部尚書告辭道:“那下官先回衙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