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劉玄德兵退樊城 蔡夫人議獻荊州(1 / 3)

落日西飛滾滾,大江東去滔滔。夜來今日又明朝,驀地青春過了。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英豪。龍爭虎鬥漫劬勞,落得一場談笑。楊慎《臨江仙》

話說東漢末年帝星暗淡,群雄逐鹿。曹操統一華夏,雄踞北方俯視天下;孫權盤踞江東坐望中原;依附於荊州劉表的劉備在得到軍師諸葛亮與徐庶後,勢力也在逐步擴大,並於建安十三年大破曹營上將夏侯惇奪得樊城。

卻說玄德在慶賀之際,忽劉表差人來請玄德赴荊州議事。孔明曰:“恐劉荊州不久於人世,故請主公相托後世也。某當與主公同往,相機而行。”玄德從之,留雲長守新野,元直與子龍駐樊城,令張飛引五百人馬跟隨往荊州來。

來到荊州。玄德曰:“今天色已晚,且在館驛休息,明日入城見景升兄。”入夜,劉表帳下中郎將伊籍求見,自從劉備至荊州,唯與伊籍相厚,玄德與孔明將其迎入,玄德曰:“機伯深夜來訪必有要事。”籍曰:“可知劉荊州為何請使君前來。”備曰:“不知,還望先生教我。”籍曰:“一者,孫權已攻殺黃祖,奪得江夏數縣,現屯兵柴桑,欲取荊州,請使君商量報仇之策;二者,劉景升已病入膏肓,想必有托孤之意。”備曰:“多謝先生告我,備感激不敬。”籍曰:“使君言重,話已說完,籍告退。”玄德與孔明送之。玄德謂孔明曰:“明日見景升,當若何對答?”孔明曰:“若令主公去征討江東,切不可應允,但說需整頓軍馬。至於托孤,可先聞景升之意再做定奪。”正商論間,忽報公子劉琦來見。玄德接入驚曰:“賢侄為何仍在襄陽,難道不記申生、重耳之事,不怕汝繼母不能相容乎。”琦曰:“叔父勿驚,非琦不聽孔明高樓之言,怎奈荊州各處守將不是家父舊將就是蔡、蒯族人,無我容身之處。今黃祖新亡,江夏乏人守禦,小侄上言乞屯兵守江夏,可家父猶豫不決,乞求叔父明日為琦美言幾句,使我屯兵守江夏。”備曰:“此事易爾,明日我為賢侄言之。定讓賢侄將兵守江夏。”琦謝而去。

次日玄德與孔明見劉表。表曰:“今江夏失守,黃祖遇害,故請賢弟共議報複之策。”玄德曰:“黃祖性暴,不能用人,故致此禍。今若興兵南征,倘曹操北來,又當奈何?”表曰:“日前琦兒上言欲守江夏,不知賢弟以為如何。”玄德曰:“江夏重地,固非他人可守,正須公子自往。東南之事,兄父子當之;西北之事,備願當之。”表曰:“吾今年老多病,不能理事,賢弟可來助我。我死之後,弟便為荊州之主也。”玄德泣曰:“備當竭力以輔賢侄,安敢有他意乎!”表曰:“賢弟有所不知,琦、琮雖均非蔡氏所生。然少子琮妻為蔡氏女,為蔡氏所愛,且頗聰明,吾欲廢長立幼,恐礙於禮法;長子琦,為人賢且類我,吾欲立之,爭奈蔡、蒯二族中,皆掌軍務,後必生亂。因此委決不下。”玄德曰:“自古廢長立幼,取亂之道。若憂蔡氏權重,可徐徐削之,不可如袁本初父子也。”表默然。恰探馬來報,近聞曹操於鄴郡作玄武池以練水軍。表曰:“,操練水軍,必有南征之意,不可不防。”玄德曰“備已知之,兄勿憂慮。”遂拜辭回新野。劉表令劉琦引兵三千往江夏鎮守。

原來蔡夫人素疑玄德,凡遇玄德與表敘論,必來竊聽。是時正在屏風後,聞玄德此言,大驚,安道:“如此我蔡氏將亡族已。”蔡氏乃密令蔡瑁、張允把守襄陽,凡為劉備與劉琦送信者皆不得出城。

卻說夏侯惇失樊城敗回許昌,自縛見曹操,伏地請死。此時已曹操罷三公之職,自以丞相兼之。操釋之曰:“非汝之罪,勝負乃兵家常事耳。”忽人報孫權孫權已攻殺劉表大將黃祖,欲取荊州。惇曰:“劉備、孫權不除必為心腹大患,不可不急。”操以為然,雖聚文武議南征之事。太中大夫孔融預報劉備解北海恩,諫曰:“劉備,劉表皆漢室宗親,不可輕伐;孫權虎踞六郡,且有大江之險,亦不易取,今丞相興此無義之師,恐失天下之望。”操怒曰:“劉備、劉表、孫權皆逆命之臣,豈容不討!汝為其上諫必有不臣之心,亦亂臣賊子爾,當誅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