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日成並不喜歡現在所處的日子。倒還不如在美國留學時那麼自由自在,想當初還在美國念書的時候,他每天都想著怎麼盡快回國,憑借著自己胸中所學,創建一片天地。
現在他知道成就事業的艱難了。
每天早上八點鍾起來,開車到喬治西餐廳,吃個早點。這份早點必須在半個小時之類解決。因為八點半他要準時出現在公司總經理辦公室裏。這是他自己上任來燒的第一把火,他自己自當以身做則,否則就要遭人笑話了。
上午工作的四個小時裏,從早上八點半到十二點半。他必須將前一天遺留下來的文件一件件批閱,做出指示,再交給秘書小陳轉達下去。由於公司才剛剛起步,工作之煩瑣遠遠超過他原來的估計,一堆一堆的文件通過傳真機轉由秘書處過來,一些簡單東西他放了權限下去,交由秘書們處理就好了,與重要的文件隔開放好,輪到他時,隻要大筆一揮,簽上他張總經理的大名即可。盡管如此,有大約三分之一的文件他便不要再去過目了,但每天他還是累得腰都直不起來。
下午的工作便顯得清閑一些,而且不用呆在使他感覺到氣悶的辦公室裏。這段時間裏,他便呆在公司的攝影棚裏,親自觀摩著父親嘴裏全國知名大導演劉鵬的監製過程。說是觀摩倒還不如說是監督。喝過洋墨水見過大世麵的張日成對這名劉大導演並不滿意,覺著他的執導水平與他以往在美國見著的那些大導演的水平,實在相差太遠了。幸好,他自己心裏亦有了打算,跟他一起留學加州而且學的恰好是導演專業的好友就要回國了。到時隨便找個理由將這個名頭雖大卻未見做出什麼實事的大導演一腳踹了。所以這幾天他跑攝影棚跑得格外的勤,去了也不說話,隻在旁邊瞧著,那劉鵬有了紕漏他也不立馬指出來,完了以後再叫秘書過去說說,要求返工。這樣子到時將劉鵬掃地出門的時候,他劉鵬也不能怪公司對不住他,任人唯親,實在是他自己沒有本事,要知中天公司這碗飯也不是隨便就能端得穩的,你要端穩了,就拿出自己的本事來。
中天公司,原來是一家國營電影製片廠,由於經營管理不善,頻臨倒閉。八個月以前,被中天集團買斷下來,遂更名為中天電影電視製片有限責任公司。說起鋒行集團,那可是門縫裏吹喇叭-名聲在外。全國裏稍微大些的城市都有他旗下的連鎖超市,其董事長正是張日成的父親,全國政協委員張鋒。本來電影電視這一行張鋒和他的鋒行集團都並不準備涉足進來的,無奈兒子對於接手他龐大的商業帝國毫無興趣,卻偏偏說什麼要自立創業,隻好分出一筆錢來,開辦中天電影電視製片有限公司,心想反正就那麼大個事兒,隨便他自己搗弄,盈虧都未放在心上。
導演劉鵬也知道自己的處境有些兒不妙。不用去打聽公司內部裏關於老板要炒掉他的風言風語,每天下午老板報到似的都會往他這邊跑一趟,站在旁邊冷冷的看著,嘴巴上是說不幹擾他按照自己的風格製片,然而每每走後又會叫秘書來說這個地方不行,需要修改,那個地方他不滿意,也需要修改。光是這些,他心裏也該清楚了。
他從來就未對自己的水平有過懷疑。雖然那位留過洋、喝過洋墨水的老板看樣子也懂得一些東西,說起一些專業術語來也似摸似樣。但他心裏卻知道,那些東西放到國外去或許能成,但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大地上,那萬萬是行不通的。中國人的審美觀點與那些外佬有很大的不同,中國人內斂而又狂熱,高雅而又不羈。在中國人眼裏的帥哥、美女,到了外國人眼裏也許就成了病態,而一些中國人看在眼裏覺著好似‘猩猩’般的家夥,或者在外國人眼裏他們還是超級大帥哥。殊不知紅遍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至於二十一世紀初頭的香港藝人周星星,以他特有的無厘頭演繹方式以及誇張低俗的搞笑幾乎贏得了全中國影迷的喜愛,而在超過亞洲地區的其他國家,他的作品卻並不怎麼受歡迎。好萊塢的常客,中國演藝圈中的‘大哥’陳龍,當他邁進好萊塢之後的作品,中國人雖仍然喜歡,但卻或多或少失去了本土的味兒。
不過這些劉鵬也隻有在心裏想想,當著張日成的麵,借他十個膽子也不敢說出來。他需要這份工作。都已經是這個歲數的人了,他並不想再出去為著找尋一份工作而四處奔波。更何況他也並非真個是位名氣多麼響亮的名導演,這麼多年來也從未見哪一家電影公司慕名而來邀請他去執導。
有了老板的壓力,他工作越發認真,至少也不能讓老板輕易便逮著借口,很多本不必要他親力親為的事他特做到了事必躬親,一時間,由於他這個導演的帶動,整個攝影棚的工作人員都嚴謹起來,一掃原來在國營企業時那般的懶散之風,這倒是張日成事先沒有料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