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上回說到董卓因為李儒的勸誡,沒有調離呂布隻是賞了些財務錦帛之類的東西算是安撫呂布,直到董卓上朝與獻帝交談之時,呂布趁機來到董相府與貂蟬相會,卻是被急匆匆趕回來的董卓抓個現著,董卓怒不可遏卻是用方天畫戟去擲呂布,沒想到反被呂布接住,董卓怒追出園卻是撞到了一人。
董卓被來人直接撞倒,不由得頭昏腦脹,定睛一視卻是自己的女婿李儒。董卓被李儒攙扶起來。董卓問道“賢婿為何如此急匆匆啊。”
李儒回道“適才小婿得知泰山大人得以回府,便來與泰山大人商議一二,在府門之時卻是碰上了溫侯呂布,呂布大叫道‘太師殺我’,小婿便慌入園中意於勸誡泰山大人,不料卻是衝撞了泰山大人,死罪,死罪啊。”
董卓聞言大怒道“這呂布竟然惡人先告狀,這逆子調戲我的姬妾,我勢必要殺了他。”
李儒急忙勸慰道“泰山大人此言差矣,豈不聞楚莊王決櫻之會?”
董卓聞言一愣,說道“仲穎生於關西,對此典故之說不長聞之,望賢婿細細講來。”
李儒見董卓此時氣已經消了一半,鬆了一口氣,便緩緩說道“昔日楚莊王點燭夜宴,恰逢疾風吹過,有人趁黑摸了楚莊王愛姬的手,慌忙之中卻是帽子上的纓帶被扯掉了,那名愛姬向楚莊王告狀要找出無禮之人,誰知楚莊王下令命全部官員摘取頭上纓帶,事後楚莊王被秦兵所困,得以將軍死力相救。”
董卓聞言卻是呆立良久說道“賢婿之意,便是要我學那楚莊王行這決纓之舉?”
李儒聞言卻是彎腰行了一禮說道“泰山大才,這貂蟬不過是一歌姬罷了,而呂布乃是泰山的心腹猛將,呂布之名,關東眾匪莫不聞風喪膽,而貂蟬豈有如此之效?泰山大人若是借此機會,將貂蟬賜予呂布,呂布勢必感懷泰山大人之恩,必死報泰山大人,這天下則易如反掌。小婿言及如此,望泰山大人三思啊。”
董卓暗歎一聲,說道“既然如此,我自當思量。”
李儒以為董卓明白此事孰重孰輕,便告謝而出。
董卓步入後堂,見到貂蟬此時正於牙床之上痛哭流涕,不由得問道“今日,你可是與那呂布私通?”
貂蟬聞言卻是哭著說道“今日,妾身正在那後花園之中賞花,不料呂布突至。妾身方欲退避,呂布言曰‘吾乃太師之子,何必相避不見。’於是呂布提戟趕妾身於鳳儀亭,妾身發現其心不良,欲投荷花池自盡,豈不料卻是被這廝從背後抱住。正在生死之間,恰逢太師到來,救了妾身性命。”
董卓聞言歎聲說道“我現在要將你賜予呂布,怎麼樣?”
貂蟬聞得此言卻是心頭一跳,貂蟬知道自己若是離開董卓之後,這一切的計劃就白費了,貂蟬不由得舉目四望,卻是看見牆壁上的寶劍,不由得計上心頭,貂蟬假裝哭泣道“妾身已經是太師的人了,若是在賞賜給別人,妾身寧死也不願受此侮辱。”說罷,便要拿牆上的寶劍自刎。
董卓見狀急忙奪劍抱住貂蟬說道“剛才我是開玩笑的。”
貂蟬將手中寶劍一鬆,卻是趴在董卓懷裏,掩麵大哭道“太師為何這樣對待我。”
董卓聞言一愣,尷尬地說道“此乃李儒……”話音未落,貂蟬聽到李儒倆字,腦中靈機一動卻是哭的更加慘烈道“李儒與呂布素來交好,此必是李儒之計,成全呂布,不顧太師的顏麵與妾身的性命。”
董卓此時卻是被攪混了頭,李儒呂布何人啊,董卓的女婿跟義子,董卓算是他倆半個父親的人,董卓丟臉,倆人怎麼會保存顏麵?董卓隻得安慰貂蟬道“明日我就與你一同到那郿塢之中,不管這些事了。”
次日,李儒前來相府見董卓說道“今日便是良辰吉日,可以將貂蟬送給呂布。”
董卓卻是麵色不變說道“呂布與我有父子之分,若是將我的姬妾賜予他,恐怕與禮不負,我身為大漢太師,一言一行皆是榜樣之舉,豈能行如此違背倫理之事?你好言勸慰說呂布昨日之事,我不再追究,此事便就此接過,以後休要再提。”
李儒聞言大驚,怎麼一日未見,這反差這麼大。急忙出言勸道“泰山大人,不要被婦人所迷惑。”
董卓此時卻是臉色一變說道“你願意將你老婆送給呂布;貂蟬一事,修要再提,若違吾意,定斬不饒。”
李儒見到沒什麼機會了,隻得告退,誰知剛走到門口到時候,被董卓叫住了,說道“今日起,我便去那郿塢之中督促建造,朝中大小事務皆交與你,天下無事,便不要來郿塢之中來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