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選項在陳拾的腦海中忽閃而過。
首先考慮的當然是完成獎勵呀!
陳拾眼前一亮,選項一的獎勵是玉米種子?
想到玉米種子,陳拾一下子聯想到了很多。
首先,在正史之中,玉米種子貌似是明朝的才傳到中土地區的。
若是現在就擁有了玉米種子,以後當他擁有屬於自己的軍隊之時,進行玉米量產,那豈不是再也不用愁軍糧了?
陳拾曆史學的再差,卻也明白,糧食在古代中的重要性。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
就連劉邦能夠在最後的緊要關頭擊潰項羽,也和占據敖倉獲得物資保障密不可分。
隻是···玉米技術很難做到壟斷,若是讓其他諸侯占據,恐怕得不償失。
這倒是挺讓人頭痛的。
選項一的詩篇是···《憐農》?
陳拾對這首詩還是很有印象的。
不正是那首膾炙人口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雖是體恤民情。但陳拾很快將這個想法否定。
一個階段應該做一個階段的事情,他現在的選擇應該是選擇對當下來說最適合的,這首《憫農》,對於現階段貌似有些不合時宜呀!
有些選擇,遵從本心就是了。
第二個選項,是什麼來著?
杜美子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對於此篇文章,陳拾背的滾瓜爛熟。
還記得年少之時,陳拾第一次讀到這段句子的時候,就被深深的感染了。
後來,上了大學,接觸到了社會,作為即將走入社會的陳拾也是對這段句子的理解進行了深刻的升華。
房子,車子,票子···樸實無華且慘痛的經曆。
陳拾想起先前暴雨和洪水來臨之前的情景,住的竹屋差點被風掀翻,從這一點來看,這首詩還是挺合時宜的。
而且若是在此時念出來,估計還能賺取災民們的一大波同情。
這波穩賺不虧呀!
不過獎勵···“建築圖紙”是什麼鬼?
莫非這個“建築圖紙”是那種突然一下就憑空構建房屋的工具?
即便如此,陳拾還是完全不確定,這個“建築圖紙”是一次性道具,還是消耗類型的道具,亦或是永久性道具。
陳拾欲哭無淚,他的竹屋已經修好,根本不需要一個更為堅固牢靠的房屋。
這簡直是可有可無的雞肋啊!
他是不會選擇一個雞肋且不清不楚的獎勵的。
第三個選項呢?
“《過秦論》?”
芭比Q了,奈何陳拾對這篇文章完全沒有印象。
看到這個名字,陳拾唯一能夠聯想到居然是高中時候追讀過的那本《尋秦記》,不過兩者貌似沒有任何聯係。
“係統,《過秦論》寫的什麼?”
【在未選擇之前,宿主沒有知道的權限】
係統冷冰冰的聲音給陳拾潑了一盆冷水。
“嘁,不說就不說,有什麼大不了的?”
根據陳拾的個人理解,這個《過秦論》應該是歌頌秦朝一統天下功績的文章。
再一看完成獎勵,陳拾眼前一亮。
“小有名望?”
陳拾樂開了花,他現在最缺的就是名氣。
根據曆史上的時間線,淮陰縣很快就會被義軍攻陷。
原主韓信也是選擇從軍,從此展開他一生的軍旅生涯。
所以現在陳拾要是“小有名氣”的話,等到義軍來臨的時候,他豈不是可以某個一官半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