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一論破雙空,持行大國中。(1 / 3)

第322章 一論破雙空,持行大國中。

真是個小滑頭。

除了王子騰之外,包括林如海在內的大臣,都看出陳恒奏折上的小心思。

朝廷跟你心交心,你卻跟大家玩心眼子是吧。

故意拿兩件難辦的事情,放在一本奏折裏,逼著我們從中選一件?

若是一般的地方官這麼胡鬧,否了也就否了。說不準還要回信責罵一頓,難不成還敢給諸位大臣甩臉色?

可想到上奏的人,是李贄的心腹愛臣。韋應宏和曹廷受的注意力最是集中,都在小心留意陛下的神色。

殿內對此事漠不關心的人,隻有林如海和王子騰。後者最近深陷勳貴的謀逆大案中,繼去年甄家倒台後,三司關於勳貴的緝查行動,已經進展到順天府地界。

最近朝中不時有風聲傳出,等這個年關結束,李贄就要對四王八公動手。

王子騰自身的處境,已然岌岌可危,哪裏還有閑工夫關注陳恒上表的小事。

跟這些人一比,林如海的心態反而最輕鬆。自家女婿的折子,說的是件小事也就罷了。

如今是牽扯到兩件重大國事,他能做的就是閉口不言,既不添亂也不幫忙。

注意到底下大臣各懷心思,李贄不得不主動開腔道:“都議一議吧,這兩件事,諸位愛卿怎麼看?”

我們怎麼看,還不是得看您怎麼看?韋應宏和曹廷受默契的看向戶部尚書,兩件事都跟錢事有關,論理你老溫得出來表個態吧。

溫尚書也是有趣,他正滿臉笑意的看著林如海。那副模樣,像是要用眼神表達自己遲來的恭賀。

幾人正僵持著,新任兵部尚書郭邦憲一見有機可趁,馬上出列道:“回陛下,臣以為興辦水師可行。”

郭邦憲原是刑部左侍郎,因性格剛直,為人公正。前任尚書沙相辭官離任前,曾舉薦他擔此重任。

老沙晚年為官雖然糊塗,可論起做人是挑不出毛病的。李贄並未猶豫太多,就點中了這位老臣的舉薦。

壞了,怎麼忘記兵部這疙瘩也在場攪局。韋應宏心中暗叫一聲糟,他猛然想到現任刑部尚書是山西人。一時分不清老郭急著出來表態,是否跟刑部尚書提前通過氣。

他隻好道:“陛下,臣亦覺得此事可辦。”

一邊說話一邊抓緊出列,韋應宏趕在老郭繼續高談闊論之際,搶先把話題拐到別處。

“然諸多國事,去年內閣就已草擬好今年事務。戶部那頭,尚未統計完國庫數額。臣以為辦事,尤其是辦大事,更要先弄清自家家底才是。”

老韋的麵子,是要給的。李贄點點頭,也把注意力放在溫尚書身上。

得到信號的老溫,不好繼續裝聾作啞。隻得邁出一步,來到郭尚書身側,答道:“賀喜陛下!經戶部六位主官,三十六位房官年前日以繼夜審閱。去年國庫所納稅賦共有六千七百八十萬二兩。”

一番既是表功又是訴苦的言論過後,隻聽得李贄在禦座上不住點頭。這個數字較之建平初年的五千多萬兩,不知要強出多少。

李贄道了聲愛卿辛苦,又問起各種詳情。老溫是官場老油子,對此豈會沒有準備。他先是口述一遍江南各省的財政情況,又著重點出魯地、沈州等地的迅猛進步。

話至末尾,撈足表現分的溫尚書,才氣定神閑的從袖子裏拿出一本折子。

“各種詳情條目,俱在其中,請陛下過目。”

伱就可勁出風頭吧,可把你老溫能耐壞了。韋應宏撇撇嘴,論理這折子應該先遞到內閣。經他審閱後,再‘親自’‘當麵’交給李贄。

李贄果然對溫時謙的折子很感興趣,忙讓夏守忠下去拿來,自己當場翻看一番。一對濃密的黑眉不住飛舞,顯然是龍心大悅。

又是一句‘愛卿辛苦’飄過,這對升無可升的溫時謙來說,就是得到陛下的認可之拍。

仿佛感覺到陛下的手掌輕輕落在自己肩頭,喜滋滋的溫尚書退回到原位。

瞧老溫這模樣,等午後回到部裏,不知有多少能得到他的誇獎。

轉過頭來,李贄就繼續問起韋應宏的意思。後者之前的言論,也不是無的放矢。

內閣是朝廷的大管家,對於今年各項開支都有草案。陳恒橫插一腳,確實是打亂韋應宏的諸多規劃。

民間的百姓,在繼續往沿海諸省湧入後。帶來的負麵效應,就是各地物價的漲幅。各地青壯勞力的離開,影響最大的還是耕事。

韋應宏不是靠拍馬屁當上的首輔,他擔任揚州知府時,就以治理有效著稱。

他早已盤算好一攬子扶持耕事的計劃,這可是大雍的國本,輕易不能讓步的紅線。

有理有據的說完自己的顧慮和安排,韋應宏的話,亦是叫李贄陷入深思。

百姓想要賺更多、更輕鬆的錢,這無可厚非,朝廷卻不得不考慮做全盤考慮。

其後的辯論,主要就在水師上。關於海盜的問題,諸位大臣對擴編海師都表態讚同,隻在規模上遲遲不能決斷。

至於陳恒說的寶鈔之事,大家都未放在心上。

想啥呢,前明洪武年間犯的錯,咱們還要再走一遍?

打住,打住。隻要我韋應宏還是內閣首輔一天,寶鈔之事就是休想。

其後的辯論,老郭覺得要辦就辦好。兵事上,哪有走一步看兩步的安排。屆時萬一跟海盜打起來,海師久疏戰陣,兵力再不夠,打輸了算誰的罪責?

韋應宏也有話講,為了穩住地方百姓安心耕地,朝廷必須出台政策。

既然不能單方麵叫停海運,他準備以內閣的名義,督促山東、兩湖繼續加大糧倉儲備,借朝廷來吸納百姓手中的餘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