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2 / 3)

坤合殿這邊一眾奴才皆跪下道喜,雲曦長長的舒了一口氣,眉展間也顧不得叫起,直直便撩了袍襟往東安殿那裏去。

太後早上起來,聽聞緋心生了一個女孩,一時間心裏有點失落。皇上子息單薄,若她這胎是個兒子該多好,偏又是個丫頭!但這淡淡的失落不過在心裏轉了轉便又散了,能生丫頭,也就能生兒子,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所以一邊吩咐奴才準備各項禮例,一邊又著人伺候親自過去瞧瞧。

太後至了中宮外殿步道,聽雲曦這會子正在裏頭,打緋心剛產完便一頭紮進去沒出來呢。太後一聽,便也不好打擾,遂也不讓人接駕,逕自打發人回了壽春宮。

路上就有點子索然!同人不同命,如此也哀嘆不得。宮裏子以母貴的情況也不少見,況且如今皇上愛至如此,自是這孩子也要比別的珍貴太多!這一切都是命,她又能替哪個爭去?宮裏一向是如此,一家歡喜幾家愁。人老皆是如此,往昔種種不可追悔,卻總想著做些無謂補償。說到底,不過是想自己好過些罷了!

************************************

至午間的時候,太後正坐著用膳,莫成勇來報,言朝中傳來消息。太後聽了,不覺住了筷,許久唇邊一展帶了笑意,但眼淚竟滾落了下來。莫成勇在邊上看著,自是明白主子的心情,也是眼潮嘆噓,卻仍少不了輕聲安慰。

早朝間,群臣得知皇後剛剛產下皇次女,也是皇上的嫡長女。立時紛紛獻賀,競相請封。皇上賜名南,封為端和公主。又道,長公主康,如今已經兩歲有餘,其生母寧華夫人三月已沒,教引之任交由中宮。待皇後養期之後,便移往中宮為教。

同時封長公主楚康為端元公主。

端元之位,高於端和。既便為章,也該受嫡庶在先。但群臣並無異議,不但無異更為感佩良多,跪呼聖明。

既是公主,一般都是由著皇上個人愛惡給予封號,群臣並不會多加議論。因公主無承統之責,所以封公主一不需要眾議,二也不需過禮典。皇上言語一聲,眾人皆聽了便是。

但這次,之所以一些老臣感慨,是因寧華夫人,或者說是因寧華夫人的娘家。李氏一門為先帝朝時期的大族,寧華夫人與林孝之妻其實是同宗。論起輩分來,兩人還是同輩。阮丹青倒台這後,一係宗族臉質相繼枯朽。而寧華夫人這個作為一個被送進宮裏充當權謀交易信物的人來說,阮氏的倒台,也意味著她所代表的價值已經消亡。寧華夫人很快從後宮的舞台上退場,從此再無人提及。她所生的女兒不為皇上所喜,更因其母尷尬的身份前途堪虞。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政壇上的事一向是如此。李家其實一直中規中矩,並未如阮家一般最後鬧到隻手遮天的地步。之所以與阮家有姻親的關係,也是昌隆朝時期的局勢所決定的。當時文一派武一派,各自成黨。當時李,顧,阮,葉,四大武將為了一致對外,自是互為姻親彼此扶持。

雖然雲曦在處理李家的問題上態度比較溫和,但李家受累之後必是越加凋零。特別是寧華夫人這一係,寧華夫人的母親姓阮,其父親又與阮氏關係緊密。這幾年來,也一直受朝廷打壓,噤若寒蟬,天威之下苟且偷生。

如今雲曦封了康公主,更使其位尊於皇後剛產的嫡女。此舉於太後看來,是皇上顧惜母子之情。寧華夫人一直是太後心中的一抹舊痛,封寧華的女兒高位,多多少少讓她覺得舒服一些。而於那些群臣看來,事經三年以後,當年的阮氏之案皇上已經不打算再屢翻舊賬,以長公主位尊端元而始,諸家連枝不再追究。李氏餘親,如今也算借女而榮,結黨之事了結,日後當盡效命,再興其族!

皇上獨寵皇後天下皆知,皇後產下嫡女當封端元乃為合情順理。但皇後顧念大局,堪為母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