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會平緩地渡過許久,大概是見用海東青發難失敗,韃靼使團私底下商議了一通後,冷不丁又開始了:“我們聽聞大齊貴族自小修習六藝,文武雙全,我草原兒郎也自小熟知騎射之術,不知能否有幸與陛下比試比試?”
此話一出,方才放鬆了點的眾臣又提起了點心。
誰不知道,當今天子從小不得先帝寵愛,一直被關在冷宮之中?
若不是其他兒子因為幾次動蕩死光了,崇安帝也不會想起寧倦來。
皇帝陛下於治國方麵的確很有建樹,帝師教得好哇。
但帝師自個兒都病病歪歪的,哪能教得了寧倦其他的,陛下少年時期都籠罩在衛鶴榮的陰影之下,蟄伏著裝作愚鈍,沒見陛下在武藝方麵有多厲害。
而起陛下還從未參加過狩獵。
這韃子一看就是提前打探過消息,故意這麽說的。
韃靼本來就與大齊有著累積的世仇,烏力罕帶來的使團裏還有兩個韃靼將領,與在座一些武將有過交鋒。
一個武將當即拍桌而起,冷笑道:“陛下貴為一朝天子,哪能隨意與人比試,要比,不如讓在下來跟你們比。”
烏力罕看了眼那個武將,臉上帶著柔和的微笑,語氣誠摯:“這位將軍何必激動,我等來自番邦小國,隻是想領略一番大齊天子的風采罷了,不知道陛下可願與我比試一番?”
烏力罕很會放低姿態,話說到這個份上,其他人再激烈拒絕,反倒顯得是因為陛下不行,他們才緊張的了。
眾人不免皺起眉頭,視線紛紛落到高座上神色莫測的天子身上。
陸清則也扭頭打量了眼寧倦:“陛下,醉眼還昏花嗎?萬一輸給韃子,那可就丟大臉了。”
寧倦勾了勾嘴角:“怎可能。”
話罷,他便起身道:“三王子是遠客,既想領略大齊的風采,朕自然不會不允。”
說完,淡淡吩咐道:“長順,備箭。”
長順躬身一禮,心裏冷笑著瞟了眼那群不知天高地厚的韃子,小碎步跑下去著人吩咐。
因著天子要與韃靼三王子比箭,便得轉移一下場地,長順讓人設了靶子,又備好弓箭,一行人才移步過去,心裏惴惴。
雖然瞧不起韃子,但也必須承認,韃子就是比大齊人要更擅長騎射。
萬一陛下在生辰宴上輸給烏力罕,那丟的就是整個大齊的臉了哇,使團還要留駐京城幾日,這要怎麽抬得起頭。
因是臨時設置的靶場,比試幾下就該回去了,陸清則也沒尋摸位置坐下來,把寧斯越護在身前,站在前頭,看著寧倦與烏力罕走入場中。
百官這會兒看著陸清則也沒那麽礙眼了。
男皇後再怎麽著也是自己人,還是韃子更礙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