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今日便安排下去,人不夠就來問朕要。”

寧倦覺得口渴,下意識伸手想拿茶盞,沒碰到,愣了一下,才想起茶盞已經被陸清則順走了,心裏啞然失笑。

鬱書榮連聲應了是,帶著手稿轉身離開。

步子還沒跨出門檻,就聽到皇帝陛下涼涼的嗓音從身後幽幽地傳來:“這份治水方案,你自己謄抄一份,原稿給朕送回來,少一張都不行。”

啊?啊??啊???

鬱書榮內心淩亂:“…………臣遵旨。”

稍微理清了點江右的局勢後,已經是深夜。

各種小麻煩依舊不勝枚舉,藏起來的災民不信任官府,即使聽說皇帝本人到了,他們也會懷疑是假的。

賑災的糧食與藥材都不夠,朝廷那邊雖事先安排好了,到底不能即刻趕到。

寧倦決定從隔壁富庶的江浙暫調,以解燃眉之急,但如何讓江浙那班子拱手送上賑災物資,也是個小問題。

潘敬民與衛鶴榮勾結的證據也未拿到,潘敬民行事猖狂,膽大妄為,這方麵卻十分謹慎,他的一個正妻並十八房小妾以及八個孩子,竟然沒一個能提供有效線索,大概是被衛鶴榮敲打過,知道要好好藏起來。

以及當前最迫切的,治水方案有了,治疫的方子卻依舊無所獲……

寧倦在書房裏翻了會兒文書,邊看邊思考著每個問題,直到燈花“啪”地閃了一下,才恍惚想起,一慢三快的打更聲似乎響過多時,現在大概離五更天不遠了。

從江浙趕路來江右的這段時日,披星戴月的,本來就沒休息好,幾乎沒怎麽合過眼,今日又一直處理事務到這時候,寧倦也不可避免地有點疲倦了。

他坐了會兒,忽然很想見見陸清則,心隨意動,起身走出書房。

暗衛靜默地提著燈籠跟上。

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段,四周闃無人聲,一切都籠罩在冷寂的夜色裏,唯有燈籠朦朧淡黃的光,融雪般掃亮了一條前進的路。

一大批官員下了大牢,空出不少地方,他們暫住在集安府的官署裏,陸清則就住在一間客院裏,應該早就歇下了。

寧倦本來打算看一眼陸清則就回去,沒想到走進院子,就發現陸清則所在廂房裏的燭火還亮著。

他微微一愣,疑心是陸清則太累,睡著忘了吹滅燭火,示意暗衛不必跟進去,走過去輕輕敲了敲門。

陸清則剛翻完了幾卷卷宗,稍作洗漱,擦了擦身,穿上中衣準備躺下,又疲於起身去吹滅蠟燭,正在認真琢磨要不學習下武林高手,丟個東西把燭火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