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太祖外傳(1 / 1)

晉太祖外傳

英明神武的大晉皇帝衛宣在黃巾之亂之後不到二十年便完成了重新統一,而更加讓後人敬仰的是他對軍隊的掌控以及用科舉製度瓦解、分化世家、豪族。

太祖出生河東衛家,早年曾經跟隨大儒鄭玄求學。

後河東發生黃金欲孽叛亂,太祖受命於危難,以三千破十萬。

後太祖如洛陽,再以討賊校尉在豫州募兵。

董卓亂京,十八路聯軍共同討伐,眾人皆因司隸徘徊不前,唯太祖與江東孫堅以及大晉首任丞相敢於進攻。並且最終擊敗董卓、李傕、郭汜等迎天子回洛陽。

與此同時他在兵力並不占優的情況下太祖擊敗於夫羅,達到了第一隻騎兵,隨後擊敗雄踞冀州的袁紹,成為了群雄逐鹿的第一人。

接下來驅逐並州匈奴,平定兩周叛亂,收複益州,一樁樁看似輕巧,實則是太祖多年的厚積薄發。

而最讓後人不可思議的是晉太祖對於貨幣、金融和航海的親來。

以至於他用皇家的名義在各地開設商號、錢莊、大晉周報,設立預存會員製度,朝廷開了先河,允許工匠可以用發明創造交給朝廷獲得金錢、官職和爵位。

最讓人呢津津樂道的是這位皇帝除了開設了五大書院和各行省大學、複學、縣學外,還在洛陽建立軍事學院,皇帝本人親自擔任院長,定期為朝廷培養軍事將領,同時嚴格地將地方駐軍將領和地方行政長官分開,任何

情況下不允許兼任。地方負責軍隊的錢糧,軍隊負責地方安全。

中央中樞的設置上,這位皇帝更是在三公九卿的製度上完善了三省六部製,同時實行內政和軍事分割,內閣首相製加上樞密院並行。

在行政區劃上,晉太祖並沒有演戲周朝的分封製,也沒有完全采取秦漢的郡縣製度,也沒有沿襲東漢末年的州刺史監察製度,而是明確采取了行省、府、縣三級。

而在對待外租的問題上,這位是自古以來最強硬的一位,他風行的是不和親、不納貢、不賠款,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家訓。

在長期維護三個都護府的情況下,朝鮮、占城等地不得不歸附大晉。

在皇位繼承人的培養委托商,太祖將自己所有的年滿十四歲幌子送到各個軍區鍛煉,並且與內閣成員以及樞密院提前商量皇位的第一、第二、第三順位繼承人。並且將這作為組訓代代相傳。

如果說這些還不夠,那麼貞觀二十年黃河大橋通路則徹底改寫了黃河兩難隻能用渡船聯通的曆史。此後一種叫做水泥的東西紛紛出現在大量的跨河大橋上。

貞觀二回五年,《貞觀大典》幾經修訂終於刊行天下。大典包羅萬象,天文、地利、算術、幾何、詩詞、歌賦皆有收錄。

而層出不窮的心產品的問世則讓全天下人認為太祖是太上老君的弟子。

不過最讓人遺憾的是這位英武神明、無所不能的

皇帝,終究還是熬不過歲月,如以往所有的帝皇一樣在貞觀四十五年壽終正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