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禦史下水 分製求賜(1 / 2)

張溥找上劉釗純粹是因為中興會初創時,需要拉個數得上號的人充數,朝中的重臣基本沒人會拉低自己的逼格來捧這麼個新建的會黨,而且現在的重臣不是閹黨,就是玩潛伏的東林黨,也不可能參加中興會。

張浦通過吏部清吏司的一個中興會會員弄到了百官案卷,篩選出十幾人打算摸清底細後拉入中興會。

留在京師情報局的小鍾是蕭震專門留下負責配合張浦和張采組建會黨的。

當張浦將篩選出的案卷交給小鍾之後,情報局馬上進入狀態,最後“鐵骨禦史”劉釗的底細被扒了個幹淨。

原來劉釗有了名氣之後,就被都察院雪藏了,上官們一般不給他安排差事,生怕這位腦子一熱再出個大彈章,劉釗死不死的上官其實不是很在意,但要是因為劉釗牽連到都察院,大家就都不好看了。

禦史的差事分大中小三等,所謂大差就是巡按地方,京畿一帶是五個禦史負責,其他省份一般一個有大事時會安排兩個,一般是到地方兩三年,即便差不出大案,光是地方官吏的孝敬就價值不菲。

再就是大差中的肥差,什麼巡鹽、巡河、巡糧、漕運等,油水都是一等一的,沒點真關係一般分不到這樣的美差。

中差大都是負責督察京師駐紮軍隊,以及邊軍的軍費使用情況,還有,內庫,屯田,科舉考試,茶馬,監軍的紀功是否公平等,多少都能得到相關官員的孝敬。

所謂小差就是純粹的反腐案子,或者是值班巡城禦史之類的,多少也能有些進項。

劉釗沒了差事隻能吃俸祿,但大明的官員俸祿一言難盡,劉釗家吃肉都得思量再三真不是誇張,京師居大不易,除去租房支出,劉釗那點俸祿一家五口生活的緊巴巴的。

起初沒什麼,後來劉釗的婆娘實在受不了了,多次埋怨劉釗這禦史幹的快讓一家喝西北風了,劉釗也是有口難言,畢竟沒差事沒法撈油水,而且年節時同僚們都礙於他的名聲,隻肯送些筆墨紙硯之類的“雅禮”,別說銀子,就是綢緞布匹之類的禮物,他劉釗也是好幾年沒看到過了。

情報局派出的密探找了個劉釗的同鄉,用同鄉之誼宴請了劉釗幾次,一來二往的算是摸清了狀況,走門路最怕官員沒貪欲,劉釗則是礙於皮麵加上沒機會,如今算是找到機會了。

一個城門稅吏的案子情報局一番操作下來,算是攥住了劉釗的尾巴,這種事情有一就有二,劉釗算是陷在了裏麵。

張浦沒拿把柄威脅劉釗,而是出頭替劉釗維護名聲,將情報局手裏的把柄坦然的當著劉釗的麵一把火燒了。

一個名滿江南和京師的年輕士子這麼講究,劉釗頓時就將張浦引為知己。

中興會可不是隻講主義,蕭震讓自己的族兄蕭睿,在蘇州建了連片的規模化的紡織坊廠,並從東番引入了水力機床改裝的織機,效率高了數倍。

然後用二張應社在江南的影響力,拉攏豪紳和官員入股,不斷的兼並蘇州一代的小作坊,初步形成壟斷雛形。

凡是中興會的會員,都能在織坊入股分紅,這可不是小數目,壟斷蘇州的大織坊,加上船隊海貿的價格優勢,產出就有利潤,加上生產效率比此時大明的織坊高數倍,分紅可就算是不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