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凱旋而歸,入範陽城的時候,範陽百姓歡迎的程度比上上次有過之而無不及,上次自己去來迎接父親,沒能有這麼高的榮譽感,這此是自己高座與馬上,受萬民的歡迎,那中心裏的榮譽感別提有多舒服了。百姓們爭著給兵士們塞去食物,酒,水果、蔬菜之類的東西。而我軍的軍威還算是比較的嚴,手下的兵士楞是沒碰一下。
張氏帶著陶伯在眾家丁、丫鬟的簇擁下來到了陶謙跟前,陶伯帶有躬身行禮道:“恭迎少爺,老爺凱旋歸來!”隨後,眾家丁丫鬟也齊聲道:“恭迎少爺、老爺凱旋歸來!”
陶謙哈哈大笑,翻身下馬,隨後,陶應也翻身下馬,跟著是趙雲等一班文臣武將,最後是八百的風雲鐵騎動作一致的翻下馬來,顯示起的訓練有素,陶謙來至張氏旁邊柔聲道:“這陣子我沒在府中,辛苦你了。”張氏輕笑道:“沒什麼關係了!”
陶應對張氏行禮道:“母親大人!”趙雲、趙清、張飛等一幫陶應手下以及八百的風雲鐵騎,五百陶衛軍,單膝跪地,行禮道:“拜見主母!”
這種氣勢可把從來沒上過戰場的張氏可嚇了一跳,陶應轉頭狠狠瞪了眾人一眼,道:“幹嗎啊?還不快些起來。”眾人都傻笑不已,都站了起來,立於陶應身後,張氏高興的上前關心道:“應兒,聽說你在戰場上受過傷,現在沒事了吧,怎麼這麼的不小心啊,真是的,害的為娘擔心死,”轉頭對趙雲道:“雲兒,聽說你也是。”趙雲恭敬的說了聲:“謝謝主母關心!”陶應“嗬嗬”笑道:“娘,放心了,你看我現在,身體棒棒的,沒事了,兩位師傅已經幫我治好了,放心拉!”這時,陶謙出聲道:“好了,好了,都進裏屋去吧,眾人也都辛苦了!”對曹豹道:“文德(曹豹字)你先帶隊回迎吧!好好的給我犒賞大家!”曹豹“恩”了一聲,重新上馬,帶著大軍往城南的軍營而去。又對趙天道:“子忠(趙天字)啊,你也先去好好的安排你的手下這八百鐵騎吧,我讓可威(麴義字)給你安排個地方吧!”趙天也“恩”了一聲,上馬跟隨麴義往城東的方向而去。陶謙見吩咐了差不多,並當先一人走進了自己的府邸,緊隨的是張氏陶應等人。
範陽的百姓見軍隊也走的差不多,也並散了開來,在這群人當中,突然有一人喃喃自語道:“想不到陶應的手下竟然有這麼多功力已達玄人之境的人,此次征討張純,還讓他收到訓練如此之精良的部隊,剛剛那隻黑甲部隊應該是草原上的風雲鐵騎吧?不想陶應此人的魅力如此之大,連風雲鐵騎都能讓其收為部下,看來對付陶應的難度又增大了許多,還是快些通知主人先!”說完之些,轉身並離開了,不一時,在範陽城最大的客棧天下鮮的一個莊院中飛出了一隻白鴿,方向則好象是青州的泰山處。此人到底是什麼人?調查陶應的目的又是為何?他口中所說的主人又是誰?還有他們為什麼要對付陶應?這些都是個謎。
當晚,刺史府中舉行了盛大的宴會犒賞三軍,範陽城中的富賈巨商都帶著大批的金銀珠寶來,美其名是幫助朝廷,但是其真正的目的,陶謙在官場上混了這麼多年還是能清楚的知道,當然知道這些個滿身銅臭味的商人的目的了,但是其來者不拒,將這些金銀珠寶全部分給我部下。
半個月後,陶謙、陶應等人在花園中休息,這時,陶伯小跑到眾人麵前,可能是其年事已高吧,這麼小跑會,並氣喘噓噓了,陶應嗬嗬笑著,上前問道:“陶伯,什麼事,跑的這麼氣喘噓噓的?”陶伯笑了笑道:“唉,人來了就是不行啊,小跑幾步就累成這樣,朝廷派人來,下聖旨,蔡大人現在在大廳中。”陶謙一聽,忙整了整衣服,對陶伯道:“先帶蔡大人等人去客廳奉茶,我現在先去沐浴而後去接旨。”陶伯應了聲“喏”又小跑開。
沐浴焚香接著聖旨,那人讀道:
“奉天承玉,皇帝詔曰,鎮北將軍兼領幽州刺史陶謙鎮守邊疆,屢立大攻,在此次征討亂黨張純之時,更是勇猛過人,現在特封為太尉,隨朝入官,刻日起行,參加此次征討的眾位將軍也個官升一級,欽旨!”
眾人齊聲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陶應此時站了起來,觀察起這個讀聖旨之人,年約四十左右,兩撇胡須看起來顯的清逸,身著兩邊都繡著白鶴的朝服,頭上紮成現在儒士特有的發髻。那人開口道:“恭祖(陶謙字)兄,恭喜啊,此次你能如此就平定張純叛逆,還斬殺了如此之多的烏丸兵,陛下聽到後,是龍顏大悅啊!哈哈哈~!”陶謙客氣道:“伯喈(蔡邕字)兄,同喜啊,此次能這麼快的平定張純的叛亂,還不是全靠我身邊的這一群小將們!”陶謙為大家介紹起前麵的這人道:“各位,這位那是我朝的當代大儒,官拜光祿勳的蔡邕蔡大人字伯喈。”蔡邕的大名整個漢朝的人有誰會不知道嗎?而陶應對他和他的女兒都是非常的熟悉的(作者:色狼一頭,陶應道:你有什麼意見啊?)陶應可想打他女兒的主意,所以一定要在他的麵前搞好形象,上前來恭敬的對蔡邕打了個楫道:“小生陶應拜見蔡大人!”陶謙對陶應的表現還是比較滿意的,蔡邕也覺得此孩子有理,也甚是高興道:“這孩子就是此次在戰場上表現勇猛的陶應嗎?真是英雄出少年啊,以後我們大漢王朝有這班新的生力軍,何愁那些外敵,番邦蠻夷。”言完,大笑不止,笑到了眼角都流出了眼淚,繼續道:“可恨,十常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