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裏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誌饑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這首詞大多數中國人都不會陌生,它是南宋抗金名將嶽飛的名篇>.1142年春天,比1141的春天來得更早一些,1月,已顯出春天的氣息.美麗的西湖正是濃淡總相宜之時,飛來峰上依然雲山霧繞,可是我們的英雄卻是一番囚徒的樣子,隻有哪一雙眼睛還是哪麼雪亮,嶽飛此時又想起了小時候在河南老家,想起了老媽,想起戰場上生死與共的弟兄.想起了偃城大戰,哪真是一場讓他終身難忘的戰役,無數的兒郎倒在了鐵浮圖和拐子馬下,哪血肉橫飛的場景好多次還在他的腦海中出現.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世事茫茫,想不到今天卻被自己人害死.20歲時,在家種田的嶽飛因為從小受到老媽的教誨,男兒應當從軍報國家,哪怕馬革裹屍還.加入的劉浩的軍中後,他苦學殺敵本領,很快做了連長,當年司令宗澤很欣賞他,說他有古名將之風.農家子讀書不多,也不知道什麼古名將,隻記得漢代的韓信,聽說書的人說,韓信也是個苦孩子,很小沒有親人,一個人在外麵混,後來在劉邦軍中建壇封將,成為一代人傑.想不到我嶽飛今天卻要在這個小亭上與這個世界做別,死就死吧沒有什麼大不了,隻可惜死後我哪些兄弟他們如何辦啊,嶽元帥,上路吧,黃泉一路走好.這是個上了年紀的獄卒,聲音有點沙啞,似乎還有點哽咽.嶽飛看看蒼天,心頭無語,端起哪杯酒,一喝而淨.喝完拿起筆,寫下了唐代大詩人李白的>,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紫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在嶽飛的個人情結裏他一直有一種俠客情節,他想像古代的荊軻,專諸一樣,可是,軍隊讓他成為一名統帥,成為老百姓的守護神,是俠義感和使命感讓他和他的軍隊有了鐵一樣的紀律.想起一次次和主帥意義不合而離開,想起一次次不成熟的政治理想,嶽飛覺得自己還有好多事沒有做完.在他彌留的最後幾分鍾,他想起了自己的愛子和愛將.臨安街上人山人海,苦喊的聲音響徹天地.而嶽飛他看不到了.而他死後的世界注定是一個紛亂的世界,而另一個英雄在曆史的哪頭又要出場了.
道家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相傳它的創始人是寫道德經的老子李聃,其實道家在西晉時才得到長足的發展,西晉上流社會崇尚清淡,虛無,這都是道家的思想內涵.西晉的葛洪在羅浮山修行練丹,西晉上流社會對道教也表示出濃厚的興趣.
但是道教真正的發展卻是在唐朝,唐王朝開國皇帝李淵奉太上老君也就是李聃為始祖.道教在唐代是國教,最有代表意義的是把終南山作為道教的開教之山.高祖皇帝和後來的太宗皇帝李世民都曾多次去過終南山,高宗時,太平公平以道女的身份度過了自己的豆寇年華,明皇時,楊玉環進宮,皇帝為其取名,號太真,身穿道女服飾.可見道教在唐代的盛行,一方麵是統治階級的需要,一方麵是道教的練丹術讓皇帝們神往,唐代很多皇帝都是死於一種叫丹石的東西,但是還是有很很多皇帝要試嚐這種練丹後的化合物.公元907年,朱溫篡唐,唐朝滅亡.可是終南山依然是仙風陣陣,道骨傲然地聳立古都西安的旁邊,公元960年,宋朝建立後,宋太祖趙匡胤對道教的這種清淡,虛無,與世無爭不太喜歡,可是道教經過上千年的發展早已深入人心,由於戰爭的需要,在唐代,由道人首先發明的火yao問世了.後來被廣泛的用於軍事.從這一點看,宋朝的皇帝最後沒有取締道教,終南山還是一座聖山.時間來到了12世紀初,經過王安石變法的失敗以後,北宋王朝正在死亡的邊緣.哲宗後徽宗做了皇帝,宋徽宗趙佶喜歡道教,愛好書法,是一代才子皇帝,他自己經常夢見太上老君召見他,還幾次上終南山與終南山現任冠主呂陽道人李得仙談道家哲學,還叫呂陽道人為他解夢.可惜啊20年的時間過去了,一代才子皇帝卻在塞外崩了,呂陽道人在終南山以道家的方式為他做了墳,叫太上先君墓.時間還是要回到1142年的春天,三匹清一色的白馬從西安的官道上往終南山方向狂奔,馬上的兩男一女都很年輕,看起來也就17,8歲.但是從他們駕馬的技術來看,都是一身好功夫.女孩首先發話了,楊大哥,這次我們去見呂陽道長他會不會不見我們啊,不會的,當年就是他勸說我爹爹投奔了嶽元帥的.他是一個明大義,有俠氣的一代宗師.哦,張大哥,張大叔還在鄂州嘛,我想已經還在吧,沒有皇帝的命令是不能離開的.哦,女孩子問完了兩位大哥,又是一陣沉默,隻有風在他們耳邊刮過,穿過道上一排排的樹木,他們更加快了,駕,駕的聲音在空中回蕩.在一座大山的腳下,他們看到了直立起來足有兩丈高的石碑,用行書寫的終南山.落款人是李世民.楊大哥這終南山,真是仙家之聖地啊,連唐朝太宗皇帝都在這兒題寫山名啊,張興說道.張興是張憲之子,哪位叫楊大哥的叫楊衝,是楊再興的兒子,哪個女孩子叫王冰冰,是王貴的獨身女兒.原來嶽飛死後,嶽家軍中的各地義軍都被皇帝解散了,隻有張憲和王貴他們還在湖北路,為了能抗金,隻有請呂陽道長出麵,讓皇帝放棄議和,北進中原.本來是張憲叫自己的兒子張興來的,可是後來楊衝和王冰冰都要來,再說楊衝為人比較沉靜,辦事細心,周到.三個人在一起也要有個照應,於是在王冰冰的嗲嗲聲中隻好讓他們三個一起來了.終南山一共1萬零八十級石梯,層層疊疊.每100級一個小道,號為請道.到了第一萬級的時候有兩個老道,號為入道.第一萬零八十級時也有兩個老道號為誦道.道人皆盤坐於地.光石梯上的道人就有124人.三個人一級級的上,看到小道長楊衝他們都要還一個禮.終南山有主觀,偏殿,道房,一共有一百多座房子,氣勢宏偉,又都在海高2000多米的山上,在古代手工建房中也算是一個奇跡了.由於長年修行練丹,這裏山頂一直都是霧氣繚繞,自與別處不一樣.木結構的房子上到處都是名人的丹青和墨寶.有李世民手書的天下第一山.有宋徽宗的道家聖地.字畫多是當代名家之作,這裏有一幅宋徽宗的太上老君來遊圖,畫得就像真的一樣,讓人歎為觀止.可惜幾個年輕人都沒有心思欣賞這些,上完了哪漫漫的石梯就直奔主殿三清觀.今天的一清觀顯得相當的熱火,眾高道,都在誦>,中間有很位老道白發飄飛,但是麵容紅潤,讓人一看就知功夫已到化境.幾個人在觀外呆了老半天,道人們的今天法事才做完.楊衝上前說明來由,其中一位老道說,呂陽師兄正在後山修行,不方便見客,待老道去通報一聲方可.謝謝,道長.老者走了,又是一陣焦急的等待,老者終於回來了,說師兄有請三位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