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為百兵之君,點、崩、劈、刺、撩、掛、虧、奪、絞、掃、截、格,輕靈敏捷,剛柔相濟,老少皆宜。劍堂堂正正,端莊浩然,可避邪氣,所以家居中常掛一口寶劍。古今劍客,不計其數,唐之李白,不僅是詩人,亦為劍俠,近代仍要屬張三鱧,武當劍主要以抽、帶、提、格、擊、點、刺、崩、攪、昏、截、劈等十三劍法應用變化而成,講究太極腰、八卦步、形意勁、武當神。曾有贊武當劍詩雲:“翻天兮驚飛鳥,滾地兮不沾塵,一擊之間,恍若輕風不見劍,萬變之中,但見劍光不見人“。故武當劍“劍無成法“,因敵變幻,虛實互用,端倪莫測,起式一虛靈調息起式二意撒幹坤起式三二仙傳道,共126個劍招,收式一大地回春,收式二坎離既濟,收式三清靜依然,劍勢浩浩滂滂,纏纏綿綿,
無盡無休。這時候,張三鱧道人舞起了武當劍,隻見:
十年磨劍楚荒丘
氣勤河山掃清秋
三尺龍泉射紅日
一劍光寒十六洲
舞得好似冰河傾地,怪蟒翻身,一團銀光滾來滾去,水潑不進,龍山看了一遍後,一邊重新感應,一邊照貓畫虎似地比劃了起來,第一趟劍,慘到不忍看,第二趟劍,好似還能看,第三趟劍,行家一聲嘆,超大螢幕上顯示的又是入門,龍山就這樣,投入到了繄張的修煉之中。
下午,仍然是自修。
這天,陳摶老祖來到了演兵場,親自指導龍山練刀,老祖對刀進行了一番解釋。
刀被稱為百兵之膽,剛猛決絕,講究以力破巧,古之猛將,頗多愛刀,如關羽,魏延,楊繼業,王雙等人。刀,是冷兵器時代的重要武器,在中國古代十八般兵刃中排位第一。因刀具備砍、刺、割、擋、拍等諸多戰鬥效能,在古代單兵作戰時發揮著具大作用。我力主你練唐刀。“唐刀“一詞是我國隋、唐代四種軍刀製式的總稱,一般指唐橫刀。現代俗稱的“唐刀“,其狹直刀身,小鐔,長柄可雙手握持的形製直接原型是日本正倉院所收藏的中國唐刀,千年前自唐朝進口之“金銀鈿裝唐大刀“。唐刀的刀型源自漢代環首刀,前期大部分軍用唐刀均保留著環首,同時也擁有筆直的刀身,厚重有力,卓爾不群,民國時,西北軍的大刀,就是仿唐刀打造的。近代西北軍息烽口抗日,一把把大刀殺出了威風,砍出了士氣,《大刀進行曲》,鼓舞了整個抗戰的年代。
龍山感應了一下練唐刀的影像,一員大將,金盔金甲,紫麪灰髯,乃魏文通是也。魏文通是隋唐十八條好漢中的第九條好漢,人送外號“花刀帥“、“九省花刀將“,可惜投錯了陣營。影像之中的魏文通,雙手抱刀,氣勢沉穩,刷,一道閃電劈出,刷刷刷,一片銀光滾地而來,刀氣卷得塵土,漫天飛揚,大有氣吞萬裏之氣魄,這正是:
投江斷流氣若何
情懷家國大風歌
千古英雄誰敵手
一刀在握攪龍蛇
一團銀光裹著萬丈煙塵,滾地而來,真是用盡了刀的奧義,舞勤了風雲,龍山久久的沉思,好半天,才開始按圖索驥地修煉了起來。
第一次舞刀,全程下來,無甚精彩可言;第二次舞起刀來,便有陣陣寒風吹麵,已似模似樣第三次舞刀,氣勢逼人,銀光一片,超大螢幕上,已然又出現了兩個字:入門。
就連陳摶老祖,對龍山的武道天賦,都是心悅神服。
蒼龍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