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慢,就怕“欲速則不達”(1 / 1)

孔子的學生子夏要到莒父去做地方官,臨行前拜望老師,請教道:“如何才能治理好一個地方呢?”

孔子叮囑他說:“無慾速,無見小利。全本小說網()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意思是告誡他,在做事時,不要一味地追求速度不講成效,反而無法達成目的。

“欲速則不達”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但古往今來,能真正把這個道理理解透徹的人卻很少。

一個歐洲商人去遠方賣貨,他的生意非常好,所以帶來的貨物很快就賣完了。於是,他帶著給家人的禮物駕著馬車開始往家趕。

他實在太想念自己的家了,所以一路上馬不停蹄,當他住店休息時,已經是大半夜了。可是,第二天天剛亮,他又趕快爬起來趕路。當他把馬從馬廄裏牽出來時,旅店的老闆發現馬左腳的鐵掌上少了個釘子。他連忙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商人,但商人卻擺擺手滿不在乎地說道:“我正急著回家呢,還有十天就到了,我可不想為了一顆釘子耽誤時間。”於是,商人駕著馬車繼續前行。

兩天後,他在路過一個小鎮時被釘馬掌的人叫住了,提醒他,他的馬掌快掉了。但商人還是說:“還有八天,我就到家了,我可不想為一隻馬掌耽誤時間。”說完就離開了。當出了小鎮後,沒走多遠,馬掌果然掉了,但商人想:“我可不想回小鎮再耽誤時間,就這樣走吧。”於是,商人繼續前行。

又過了兩天,因為沒有馬掌,馬走路開始有些瘸了。這時,一位路過的牧馬人提醒商人道:“馬的腿快瘸了,你等它養好腿再走吧。”可商人還是說:“還有六天,我就到家了,我可不想因此耽誤時間。”就這樣,他駕著瘸了腿的馬繼續前行。

兩天過後,馬的腿終於連站都站不起來了,迫不得已之下,商人隻好棄馬步行,身上還揹著給家人的禮物。最後當他到家時,甚至比預定的時間還要晚兩天。

每個人都希望可以盡快達到自己的目的,那種急切的心態不難理解。可是我們必須知道,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經過挫折和時間的打磨。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如果一味地急於求成,最後往往適得其反。不僅功虧一簣,還可能落得個揠苗助長的笑話。

從前有對貧苦的夫妻,突然有一天,他們發現家裏的母難下了一隻金蛋。他們高興地拿這隻金蛋換了很多錢,生活也開始富足起來。

可是,這隻難每天隻下一隻金蛋。沒過幾天,這對夫妻就著急起來。這時,丈夫突然想:“如果這隻難每天都能下個金蛋,那它肚子裏一定有很多金子。何不直接把它殺了,這樣不就能一下子得到很多金子了嗎?這樣就省事多了。”

於是,他找來刀,直接將這隻母難的肚子割開了。結果沒想到,這隻母難和其他難沒有任何區別,肚子裏根本沒有什麼金子,隻是普通的內髒罷了。

愚蠢的農夫急於求成,不僅沒有一次得到很多金子,就連以後每天一個金蛋的生活保障也沒有了。就算他此時後悔,也無濟於事了。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會犯和農夫一樣的毛病。他們急切地想要達到自己的目的或者取得成功,卻忽略了一個事實,任何事業都是一個堅持竄鬥的過程,這個世上沒有誰是一下子就成功的。

貝多芬花費39年才寫出《合唱交響曲》、司馬遷13年才寫成《史記》、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多年才滅吳國……所有事實都在告訴我們,有些成功急不來,隻有堅定平和地走下去,纔有取得勝利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