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朝代的末年,宦官外戚把持朝政,各路諸侯屯兵自居,番邦外國虎視眈眈,都想在這個年邁國家的身體上分一杯羹。但是,所有的這些人,又都不得不買一個人的賬,他就是皇宮太監總管嚴禮。為什麼麼呢?其實原因很簡單,他手中握著十萬禁衛軍,在京城還是他說了算。先皇遺詔:嚴禮官居太監總管,拜太師,兼京衛指揮使(掌握京城一切兵馬),兼兵部尚書。實際上,先皇是把京城的一切都交給了嚴禮,在京城,他就是老大,同時還是名正言順輔佐少主的人,因為他是太師,輔佐皇帝是太師的職責。
可是由於先皇對他的恩情,他必須要照顧好繈褓中的皇帝,他不能幹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他要穩定朝政。那麼他就要在各個勢力中周旋,而不是將他們統統殺掉,因為他很清楚,如果在京城發生一些流血事件,那麼外邦諸侯有了再好不過的進京理由,那個時候他將不能控製這個年邁的國家。他手中的禁衛軍遠遠不是那些虎狼之師的對手。最終的結果必將會是國家的分裂,人民陷入戰爭的陰霾。年幼的皇帝性命不保。
鑒於這個形式,嚴禮在不斷周旋的同時,也在不停的網絡天下英才,招收門客。文人武將,隻要是有真才實學,他無一不收為門客,因才適用。然而,由於他的太監身份,使一些文人始終不願意投入他的門下,感覺如果為嚴禮辦事,那是對自己的侮辱。嚴禮其實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在這些事情上他也並不強求,隻是順其自然罷了。可是嚴禮還是有一些好朋友的,比如,禮部尚書溫喬,戶部尚書段德。這兩位,可以說是在朝中位高權重,同時也是先皇托孤的重臣,自然在平日的相處中也和嚴禮成了知己。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盡早讓少主登基,君臨天下,從而可以改變現在諸侯分封的局麵,使這個朝代可以延續下去,而不辜負先皇的重托。這又談何容易,漸漸的三人發現,實現這件事真是任重而道遠,稍有不適,就會被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出現不可挽回的惡果。所以三人平日的一舉一動可以稱得上是如履薄冰,舉步維艱。
更讓三人頭疼的是朝中還存在著一個外戚集團,那就是董皇後的哥哥,吏部尚書兼內閣大學士兼京兆尹董橫,這個人在先皇去世後,憑著國舅的招牌橫行朝野,與戶部尚書勾結,專製國庫,很多京外諸侯也不得不巴結他,因為他掌握著國庫,內又可以通過董皇後挾天子。麵對著董橫一天天壯大的勢力,三個朝中重臣正在不得不麵對一個實際的問題,那就是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必須要發動一場政變了,他們要進一切可能讓這場政變的破壞達到最小,又要收到最大的利益。
再來看一下京外的情況,全國一共有26個府州,10個軍事提督,分別是:四川提督,河南提督,陝甘提督,雲貴提督,燕京提督,山東提督,江南提督,太行提督,塞北提督,兩湖提督。其中,26個州府中上交稅銀的還有16個,10個軍事提督,可以聽中央調遣的還有3個,分別是陝甘提督,四川提督,太行提督,其他的都是名義上聽從中央,而中央卻調不動一兵一卒。其實這個爛攤子,在先皇是就已經開始形成了,可是到了先皇突然駕崩,幼主年少,這種局麵無疑更加嚴重了。如果不是有十萬禁衛軍,可以說京城危矣。
第一章初入京師
在一個陽光並不明媚的上午,一高一矮兩個青年人,高的大約有二十四五歲,矮的隻有十四五歲的樣子,來到了京城門口。他們是一對兄弟,哥哥叫做張源,弟弟叫做張泉,師承珍玉道人10年有餘。這次入京使因為道人仙遊,兩兄弟正式出徒。說起兩人的武功,張源的武功之比弟弟多了一套遊龍劍法,就是這一套劍法,哥哥已經是天下罕逢敵手,而弟弟的武功也是武林一流高手。看著這兩張碧玉似地麵龐,俊俏的身材,哥哥已是一個美男子,弟弟一眼也可看出是個美男的坯子。有誰會相信,他們殺過人,而且是武林高手呢。
張泉:“大哥,我們來京城去哪住腳啊?”張源:“唉,銀子已經沒了,住店是不可能了,師傅又有嚴令弟子不可以武偷搶,看來真要餓肚子了。”
張泉:“得了吧大哥,憑我們兄弟兩人的身手我就不信在京城找不到飯吃。”
張源聽了,無奈的笑了笑。不知不覺兩人已經來到了京城一條繁華的街道。張泉大叫到:“老子餓了!”可是令人驚訝的是,並沒有一個人看他一眼。張源說道“認了吧,這是京城要飯也不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