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8月29日,以色列在這一天再一次率先撕毀了停戰決議,這意味著聯合國通過的巴勒斯坦地區第二次停火決議宣告破產!
以色列在第二次停火期間,不斷的從世界各地移民猶太人前來巴勒斯坦地區,並且源源不斷的獲得來自美、蘇兩大陣營的武器裝備。
因此,在以色列撕毀第二次巴列斯坦地區停火協議的時候,以色列軍隊的實力已經完全可以碾壓除伊朗軍隊以外的其他阿盟聯軍軍隊。
做足充足準備的以色列軍隊在巴勒斯坦地區各個戰線重拳出擊,就連伊朗軍隊防守的阿富拉戰線也沒能幸免於以色列軍隊的攻勢。
看樣子以色列是在阿盟聯軍身上找回自信了,覺得自己可以同伊朗軍隊扳扳手腕了。
又或者以色列知道伊朗政府正在忙於鎮壓伊拉克地區的叛亂問題,無暇顧及巴勒斯坦地區。
隻是以色列軍隊算漏了,巴列維在準備一場對以色列的戰爭,巴勒斯坦地區的伊朗軍隊也不會再隻有那可伶的兩萬人。
鎮壓伊拉克地區的叛亂也並不是一定需要伊朗軍隊的正規軍——國防軍去鎮壓,伊朗地方上的軍隊——地方守備團也可以承擔鎮壓伊拉克地區叛亂的作戰任務。
巴列維之所以派出國防軍去鎮壓伊拉克地區的叛亂,完全是為了方便。
駐紮在伊拉克地區的準備進攻以色列的國防軍閑著也是閑著,還不如讓他們去鎮壓伊拉克叛亂。
不僅可以訓練駐紮在伊拉克地區的國防軍,而且還能節省下一筆調動地方守備團的軍費開支。
巴勒斯坦地區戰事再起,巴列維果斷的命令戰爭部抽調蘇薩省、巴列維沙阿省、伊斯法罕省三省的地方守備團前往伊拉克地區接替伊朗國防軍鎮壓叛亂的任務。
蘇薩省、巴列維沙阿省、伊斯法罕省都是伊朗地區的大省,三個省的地方守備團全部加起來有三萬多人。
三省地方守備團三分之二的兵力被戰爭部調往伊拉克地區,同時駐守在伊斯法罕的第263步兵師被一並調往伊拉克地區。
第263步兵師一直駐守在伊斯法罕,屬於那種隻負責本土防務任務的伊朗國防軍。
此前,第263步兵師參加過亞茲德省的平叛戰爭。
巴列維準備用來進攻以色列的伊朗國防軍集團,在從伊拉克地區的治安戰脫離出來就第一時間就趕往邊境地區。
他們在外約日邊境保持戰備狀態,做好了隨時介入巴勒斯坦地區戰爭的準備。
伊朗政府對以色列宣戰的前提條件已經全部準備完成,現在隻需要一個戰爭借口、一個正式的宣戰,伊朗就可以介入巴勒斯坦地區的戰爭。
以色列選擇開戰的時間很微妙,九月至十二月恰好是聯合國大會召開的時間。
聯合國大會常會召開的時間在每年九月的第二個星期二。
巴列維準備利用聯合國大會來實現伊朗對以色列宣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