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糊湯麵條(1 / 2)

何長征已經做了兩道特色菜的宣傳海報,放在大廳門口兩邊,非常醒目。

吳天明也抽空訂製了一個不鏽鋼燒木柴的大鐵爐子,一根擀麵條用的不鏽鋼操作台,買回一個擀麵杖和一個大鐵鍋。用一個小貨車拉回飯店。

周正也弄回來一車木材廢料做柴火。

何長征喊來幾個人,把原來院內放廢物的鐵棚子清理幹淨,把鐵爐子,操作台一字擺開。

一切準備就緒,坐等開火。

吳天明朋友打來電話說,他介紹的會擀麵條的師傅姓陳,五十出頭,都叫他老陳,家裏已經安排好了,一會兒就過來。

從淘寶上買的芝麻葉還沒有到貨,吳天明把從老家帶來的芝麻葉全拿來先救救急。

不大一會兒,老陳急匆匆地來了。

老陳有點兒偏瘦,看上去是個精明能幹又幹淨利落的人。

吳天明和老陳就坐在灶台前,把工資待遇和工作情況作了介紹。

配方料包由吳天明提供,老陳隻管泡芝麻葉,熬大骨湯,擀麵條。

說幹就幹,老陳將一大塊肥豬肉切成厚片,把一個蘿卜切成圓片,就著柴火,給大鐵鍋開鍋。

鐵鍋燒紅,冒著青煙,老陳把一盤肥肉片倒入鍋內,“嗞”地一聲,煙氣騰起,迅速用鍋鏟翻動,上下左右,將整個鍋內塗上油,等肉片焦黃時,再把蘿卜片放進去,快速翻炒。

幾分鍾後,蘿卜片快糊的時候,停火。

等鍋涼了,反複洗涮幾道,洗鍋水變清以後,開鍋完成。

加水,開火,吳天明把一盆豬腿骨倒入鍋內,蓋上鍋蓋,大火熬製。

老陳把芝麻葉用開水泡上,開始和麵。

和麵水溫是個關鍵,用開水加涼水混合,手感不是很涼,大概二十幾度。太涼會把麵和死了。和好的麵團不能太軟,要硬一點兒,也可以加少許食鹽,這樣擀出來的麵條才會更筋道。

麵和好後,要放在常溫下醒麵,夏天半小時左右,冬天一小時左右。

判斷麵醒沒醒好,可以用手沾一點麵粉,在麵團上戳孔,如果孔馬上回彈,表示時間不夠,如果麵團表麵出現塌陷,說明醒麵過頭了,可以加一點兒食用堿中和,不然會有一股酸味。

麵醒好以後,開始擀麵,切麵條,等待下鍋。

老陳擀好的麵條,粗細均勻,薄厚適當。

大骨湯熬好後起鍋,再加涼水料包,大火燒開,下麵條,等水再次滾開以後,加入大骨湯。

泡好的芝麻葉,用清水洗兩遍,去除苦味,淋上小磨香油,加食用鹽五香佐料,反複拌勻,醃製半小時。

麵條下鍋快煮好的時候,將醃製好的芝麻葉倒入鍋內,改用中火。

再用炒熟的麵粉和成麵湯,倒入鍋內,用鍋鏟攪勻,注意用量,不要糊太多麵粉,以免太稠糊嗓子,影響口感,等麵湯滾開,退火,用鍋灶內餘熱即可。

這糊湯麵條,從開始吃和吃到碗底,味道並不一樣,越往後味道越香。

鍋裏的飯也一樣,盛到鍋底的飯香到什麼程度,如果不怕出醜,都想將碗底舔舔!

香味四溢,員工們聞到香氣,端著碗,紛紛走過來,開吃。

一人一碗,或站著,或蹲著,隻聽到一片“呼嚕呼嚕”吃麵條的聲音。

好吃不好吃,不問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