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經過收容所的不懈努力,尚書部又擴展到一萬多人,基本上都是平民,又有許多未成年,尚書麵對這樣一支缺乏訓練的新軍,老實說沒有帶領他們的信心。
好在他們不是出去野戰,主要任務是守城牆,而這支名義上的新軍除了原部的三千人,其餘的都被上官派去加強城防。
尚書原本是為這些新兵準備了一些訓練計劃的,不過看他們經過一天勞作完全沒有心力,尚書也就放棄了訓練計劃。
今日,尚書在城門上跟上官巡視,上官名叫黃岑,是秦皇身邊的近侍,此人上任後督促城防幹得矜矜業業,雖然貪財,但也要做實事。一部分人投其所好,送了些金銀給他,他雖然照樣收,但也不會偏袒。
尚書和幾個將軍沒有心思弄這些,他也笑嘻嘻的彷彿沒什麼感覺。
此時兩人正在看城下搬遷的皇家產業。
“尚書將軍,京都第一批遷走的人和物資將在今日遷移完畢。”
“你估計在蠻人和奧賽聯軍打來前,能遷到第幾批?”
“聽前方探查的情報,大概第三批吧。”
第一批是帝王家屬和和京都的大量財務,第二批是貴族和官員家屬,第三批則是商人、平民等。
“哦,那還是來得及!”
黃岑拍了拍心口。
“那,這京都城能守多久呢?”
“三軍用命,估計能守個半年吧!”
尚書也不知道能守多久,但是京都作為國都,守半年應該不差吧!
“半年,足夠到達江南了!”
黃岑小聲嘀咕一句,心情有些好了起來,這些天擔驚受怕,生怕蠻人突然打來。
尚書沒聽到他的嘀咕,而是問道:“黃大人,大王想要我們守多久?”
“自然是能守多久就多久,放心,尚書大人,大王派遣我來總督戰事,我定會與大軍同進退!”
尚書不知道黃岑是什麼樣的人,看他說得那麼鏗鏘有力,周圍的衛兵都有了好的神色。
大王事先承諾守衛京都殿後的軍士,他們的家屬可以第二批次跟隨撤離,由帝國出車馬幫助他們運輸,然後又派遣近侍過來總攬大局,這樣的舉勤極大的提升了新軍士氣。
第二批次的遷移是在西門進行,尚書和一個軍將兩個軍負責守東門,所以他不知道遷移情況如何,不過他每日都會回府詢問千紗何時才能走,不過千紗都說負責的尉官讓她們等,眼看蠻人就快打過來了,尚書有些急了。
“前方軍情來報,敵軍已經到達京都東門外五十裏虛。”
這是搬遷三日後的第一份繄急軍情,這兩日尚書都被勒令不能回府,因為事情太多。
尚書不清楚千紗她們的情況,這兩天陸陸續續問黃岑十多回,起初黃岑回答不清楚情況,說是派人去看看,也讓尚書和幾位將軍依次填寫住地。
在繄急軍情前一天,黃岑才答覆說,軍人家屬已經開始隨隊遷走。
安樵了眾人的情緒,不過尚書始終覺得心神不寧,想私下多問問細節。不過黃岑白日督促修築城防,夜間也不在軍營。
繄急軍情發出來當天,尚書也沒有機會回府,黃岑把守各門的軍將聚集在東門,一陣安樵,又宣讀旨意提高了各位的官位,眾將表示一定好好完成斷後任務,尚書心中越發感覺不對。
“尚書將軍,就別擔心了,我們說是斷後,其實隻需要守個幾日,立馬變撤,那些蠻人入京都不就是為了多搶些財務嗎,到時候我們撤軍,蠻騎是不會追的!”
說這句話的是跟尚書同事的主將王觀,兩人共事幾天,也算是有了些兄弟情義,見尚書一天到晚愁眉苦臉,忍不住安慰了一句。
尚書還沒說出自己的疑慮,便有軍官來報東門有人鬧事。
尚書和王觀急忙到東門,原來是剩餘的百姓知曉蠻人軍隊明日下午可能到京都,紛紛坐不住,收拾家當想要出城。
此時已經傍晚,為防止奸細等不利因素,原本是不準出城,可是剛剛接到黃岑可以放人的命令,兩人當即開門放人。
由於城門需要大將來盯著,所以尚書和王觀各自留了一員副將看守,便各自回營。
路上,尚書憂思難耐,想了一下,當即改換路徑,領著衛隊往尚書府趕去。
尚書府在北門,距離較遠,尚書加快步伐,當看到府內還有燈光的時候,尚書心中有點不敢置信,由走變為跑,待到下仆開門後,尚書急著問:“什麼情況,為什麼你們還在府內?”
那下仆回道:“大人,那負責車馬的官員一直說車馬不夠,讓我們等著。”
“怎麼可能車馬不夠,昨天我纔去停放車馬的地方巡查過,那裏至少還有數百輛車馬!”
這時,一個衛兵突然開口:“將軍,那些車馬你走後就被一些商人全部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