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路演(3 / 3)

“2008年,我離開原來的工作,開始當起了‘漁民’,那時候都流行下海,我這個可真算得上名副其實的下海了。水產養殖是一件需要持之以恒的事,很多人覺得投入精力大,風險高,那是因為以前的漁民隻知道靠水吃水。播種的日子,大中小的魚苗一股腦撒到海裏,捕撈的季節一張網全收上來,沒長熟的,撿出來丟回大海。產能低,效率更低。而我的這個基地呢采用的是立澧養殖法,海域被分成了各個“學區”,海底生長海蔘,微生物與海藻作為蝦蟹的食物,利用它們之間的相生、相養、相幫、相剋的關係,生產我們所需要的水產。我們將整片海域打造成了一個擁有完整生態鏈的“海洋牧場”,所有產品無飼料投放,自給自足。”說到這兒,戴總不禁露出了自豪的表情,繼續說道:

“南方很少人知道,高品質的海鮮,大都是從東北運過去的。我想要謙虛一下,可是忍不住地驕傲。2017年,我們做過小範圍的試點,基地成功了第一批海蔘,在南方市場上供不應求,還未到最佳時節,就已經腕銷。因此,我非常有信心,這次大規模的投產,一定會帶來非常不錯的收益。”戴總繼續說道,“這次我們準備融資的金額呢是1000萬,我們會出讓10%的股份,財務預測明年的分紅大概在20%左右,同時我們提供了12%的保低收益,是遠高於市麵理財和借貸產品8%~10%的收益的,我們敢這麼給,也代表了我們對自己的項目有充足的信心和把握。投資期是5年,逐年分紅,5年後回購本金,提供大股東的擔保和股權質押,本金安全上,各位共建人可以放心。”

戴總不愧是戴總,商場如戰場,能在這樣的龍潭虎穴裏混出名堂的人,一定是飽諳世故之人,戴總的表現,也印證了那句老話“人不可貌相”,雖然相貌平平,但樸實中帶著真誠,他的演講說不上口若懸河,字裏行間卻給人一種得道者多助之感,此刻他完美地塑造了一個為人厚道,誠實守信,努力竄鬥,自助者天助的商人形象。白熊聽到了共建人竊竊私語討論的聲音,也看到了頻頻點頭的大部分人目光裏帶著肯定的讚許,不禁暗自竊喜,此事應該穩了。

隨著最後一張PPT放映完畢,第二環節的路演宣告完成,耗時1個小時,戴總完美的講演不僅收穫了掌聲,更重要的是收穫了在場共建人的信心。

“在場的共建人,項目介紹完畢,有任何問題可以向我提問,還有手機熒幕後的共建人也是,我知無不答。”戴總眼神掃過在座的共建人,最後定格在了支搭在三腳架上的手機,微笑著伸手示意。可在場的共建人私底下討論的多,發表見解的少,像極了讀書那會兒恥於下問的學生,誰都不想做那個提出無知問題而被陌生人嘲笑的人,人的傲慢和虛榮就是這樣,越是要求他們怎麼做,他們就越是要違抗你。隻有幾個共建人問了一下後續流程和如何打款的問題。

沒想到“囚徒困境”竟然真實存在,早就想好可能會被現場“刁難”的戴總和白熊似乎也沒意料到現場竟然會是這樣的情況,如此順利,還有像左女士這樣“意外的收穫”,大家都舒了一口氣,彷彿是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剩下的就是慶祝。最後白熊上臺做了個總結,雙手合十,彎腰鞠躬,表示對大傢夥兒的感謝,隨後戴總接過話筒說道:

“各位共建人,為表示感謝和支援,我在隔壁飯莊定了位置,如果不著急回去,我們可以一起吃個晚餐,要一起去的一會兒跟著我們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