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坊正範錚
“在下範錚,敦化坊坊正,坊門管鑰,督察奸非。”
年方成丁的範錚站在坊門處,端正了一下軟腳襆頭,輕舞手中的棗木短棍,身後跟著兩名體格健壯的坊丁。
年輕的麵容,長得方方正正,相貌說不上俊,但也絕對與醜無關。
五更末就得開坊門,在大唐是常態。
敦化坊是長安城最東南角,緊緊頂著大名鼎鼎的芙蓉園與曲江池,地方夠大,人口才五千餘,戶不足千,是人口最少、最窮的坊區。
太極宮、皇城在正北,旁邊是官員密集的住宅區,然後是東西市,大量的商賈、工匠、勞力都聚集到那一片,東南角的敦化坊自然無人問津。
範錚其實想過從軍掙一身軍功,撈它幾十畝永業田,奈何商雜類,不得預於士伍。
坊正,最多能算個吏,還是沒俸祿、沒糧餉的基層小吏,好處是免了租庸調及色役。
坊正之職,看上去不怎樣,責任可重大著哩。
大唐規定,男女始生者為黃,四歲為小,十六為中,二十一為丁,六十為老。
《貞觀律》第一百五十一條:諸裏正不覺(人口)脫漏增減者,一口笞四十,三口加一等;過杖一百,十口加一等,罪止徒三年。不覺脫戶者,聽從漏口法。
《貞觀律》第一百五十二條:諸州縣不覺脫漏增減者,縣內十口笞三十,三十口加一等;過杖一百,五十口加一等。
要管戶口,要管家長裏短,在國殤期間不許坊內婚配、不許歌舞,要巡視坊內有沒有偷雞摸狗的勾當,要與左候衛府兵、萬年縣壯班衙役、捕班衙役溝通,事情多且煩。
左右候衛沿襲的是前隋的編製,隋初是是叫左右武候衛,大業三年,改為左、右候衛,在不出戰時,掌管宮中及京城晝夜巡警、護衛車駕,並有司階、中候、司戈、執戟負責儀仗。
所以,在很多唐朝裏的“武候”,指的是左右候衛的府兵。
到了好改年號、好改官職名稱的李治手裏,兩衛又被改為左右金吾衛。
飽飲敵血的驕兵悍將,有時候並不是太好打交道,沒有萬年縣六曹與衙役們好說話。
所以,在前坊正暴病而亡之後,這個看似炙手可熱的位置,生生被人推來推去,最後落到了剛剛成丁的範錚身上。
如果是個一般的平民,不劃算當這個隻能免租庸調雜徭的坊正,可對於家裏開了個木匠作坊的範錚來說,好處卻不是一般的多。
免名下稅賦隻是小事,能讓縣衙六曹不會額外找麻煩,能及時承接少府監與將作監的政令,才是最要緊的事。
少府監掌百工政令,將作監管土木匠作的等差。
簡單地說,就是你不能把平民的車造成金輅車、軺車、四望車這些等級,這是專供的製式,得由指定的作坊製作。
擅自製作了、外流了,等著吃官司吧。
在任何年代,想好好活下去,就得注意不越雷池一步。
現在正好是貞觀十年,司空、齊國公長孫無忌主編的《貞觀律》代替較為粗糙的《武德律》,從此影響了上千年的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