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邊塞故事(1 / 2)

初春的下午,西南中緬邊境,瑞寧市市郊。

一個二十左右歲的年輕人騎著摩托車走在山間的小路,車上馱著一個大大的編織袋,破舊的摩托車發出轟鳴的聲響,年輕俊朗的麵孔有那麼一絲絲倦意。

遠處望去,一座城市出現在他的眼前,他微微一笑,加大油門,猛地竄上公路。

瑞寧市稿鎮,一個偏僻小巷裏,年輕人熟練地騎著摩托車拐進一個大院,大院左邊是一排二層的傣式房子,右邊是一個貨場,一個碩大的棚子下麵亂七八糟擺放著一堆一堆的石頭,還有一些裝著石頭的編織袋橫七豎八的摞在一起。貨場邊上一排機器,馬達轟鳴,一群人坐在機器旁邊一個簡易台子邊上,湊在一起在看著什麼。

“阿翔,回來了?”人群中走出一個瘦小的中年人,快步走到車前開口問道。

“回來了,寸叔,今天人怎麼這麼多?”年輕人說。

“昨天一個客人爆漲,聽到消息來了很多人,老板在辦公室,你過去吧。”寸叔道。

“好的寸叔,完事我過來幫忙,先幫我看一下編織袋,太沉拿不上去。”阿翔說完,快步向二樓走去。

來到老板辦公室門前,阿翔敲了一下門,推門進去,一個足有十幾米的茶台邊坐著幾個人在喝茶聊天,聽到敲門聲都在回頭望著,阿翔快步走到茶台邊,對一個五十多歲的中年人說:“老板,貨拿回來了。”

中年人看著阿翔問:“路上沒什麼事吧?”

“沒事,老板,貨在樓下。”阿翔道。

中年人回頭看著幾個喝茶的人說:“幾位老板,下去看看,新貨到了,晚上我請幾位大老板吃點野味”。

其中一個中年人說:“薛總,要還是昨天那塊石頭的品相,我要了。”

說著,幾個人起身下樓,阿翔趕緊走到幾個人前麵,搶先來到了樓下,找來手推車,一個人費勁地把編織袋往推車上裝,隨後推著推車,進到一樓的房間,薛總帶著幾個人也走進房間,隨手關上門,薛總說:“阿翔,把石頭拿到台子上來。”

阿翔打開編織袋,抱起一塊塊石頭,輕輕放在一個滿是劃痕的茶台上,每個石頭外邊還包裹著幾層厚厚的編織袋和緬dian的報紙,薛總說:“總共五塊,最大的40公斤,最小的6公斤多一點,幾位老板看看。”

再看那幾位,四下找剪子和刀子,隨著絲絲拉拉的刺耳聲,幾塊石頭陸續被幾位客人扒完了外包裝,每個人都拿著專業的手電筒在石頭上認真的照著。

翡翠飾品,深受華夏人喜愛,但大多數不知道翡翠原石開采出來的時候,外層都包裹著一層風化皮殼,風化皮有薄有厚,即使科技發達的今天,再先進儀器也沒法鑒定出裏麵翡翠肉質的好壞,所以,人們隻能通過眼睛觀察翡翠原石,再根據皮殼的表現來判斷裏邊肉質的好壞,這樣,賭石也就應運而生,到今天這個行業已經存在幾百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