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海上搏擊
大唐的翻砂鑄錢法已經很成熟了,皇帝陛下親自設計樣式。
比起銅錢外圓內方,銀幣難度要小的很多。
原因很簡單,銀幣塊頭大,而且中間沒有孔洞。
成分上以九成白銀,一成銅。
銀錢正麵為三桅帆船,環繞著大唐大治十一年的字樣,背麵被太極宮圖樣,周圍一圈為麥穗條紋,上書一圓。
通體一寸二,厚度跟刀背差不多,圓形,花紋陽刻。
“陛下,這外圍齒邊或許做不到這麼精細,為何不直接鑄成光邊。”
李曄笑道:“銀子貴重,一枚銀幣,千枚銅幣,若是有人將銀幣上的銀子刮下來,久而久之,豈不是銀幣越來越小。”
“這些正反麵的花紋,還有側麵的齒線便是為此而作,到時候朕頒布法令,凡是花紋磨損看不清,齒線模糊的銀幣,隻能當成普通的銀子,不再認一貫的幣值!”
“但是百姓若收到這樣的硬幣,會不會……”
皇帝陛下道:“百姓若是知道,破損的銀幣不能當錢來用,他們還會收這些破損的銀幣嗎?”
“……”
大唐從來不缺能工巧匠,半日的功夫,李曄定下的圖樣便被工匠製成了木頭的模型,李曄看了看,又作了一些修改。
當天便翻砂成模,鐵匠們將銀子和銅的混合料放入火泥燒製的鍋中,放入熊熊燃燒的火爐,數個壯漢將風箱扯的呼呼作響,不一會,金屬料就化為一鍋銀銅合金的金屬液體。
工匠小心的將液體倒進砂模當中,不一會,便打開砂模,裏麵的銀幣已經固結成形,將溢出的銀料鑿除,再用工具好生打磨一下。
工匠第一眼看向那些齒線,雖然不是很規整,也沒有木模那麼精細,總算還是有了。
“陛下,銀幣已經鑄造出來了,幾乎都是一兩左右,誤差不超過半錢!”
皇帝陛下用手掂量掂量,有分量,硬幣嶄新光鮮,色澤清亮,帆船、宮殿很好的還原了,四周的齒線雖還是略顯粗糙,不過防止刮銀應該是夠了。
“一天能製作多少枚?”
“回陛下,一個工坊一天兩千枚應該是有的。”
李曄點點頭,一天兩千枚,一個月六萬枚,一年就是七十二萬枚,不考慮損耗的話,需要六十萬兩銀子,銅十萬兩。
大唐民間的白銀估量也就幾百萬兩吧!
這是有事實根據的,北宋欽徽年間,金兵南下,進逼開封。
金軍向宋欽宗索要銀一千萬兩,而宋欽宗以全國之力也就收集了幾百萬兩。
“還是不夠啊!”
李曄把目光放到小鬼子的方向。
小鬼子的石見銀礦看的皇帝陛下眼饞的不得了。
“先在南城建三個工坊,設大唐鑄造局,具體怎麼管,立個章程給朕過目!”
“諾!”
……
荊襄入長江,一路順江而下,十七艘帆船頂著淩厲寒風在江麵上行駛,這十七艘帆船形態,樣式、大小都不一樣,事實上連船上桅杆、船樓的位置都有區別。
這些船沿用了大唐成熟的水密倉設計,雖然造型有區別,但最小的也有四五十步長。船的寬度很窄,腹部擴大了一圈,高度又高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