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自先祖移居關中以來,幾百年間,戰亂不斷,誰家沒有親人在戰爭中死去,誰家沒有孩子在戰場上搏殺,而誰家又沒有幾封來自前線的家信。誰家的爹娘不想著前線的孩子,而誰家的孩子不惦記著前線的父親,又有誰家的媳婦不記掛著前線的丈夫。
即使家裏窮,即使家裏米罐的米已經見底,即使麵罐的麵粉也已經見底。但誰可以看著自己的爹爹,丈夫,孩子在前線挨餓,誰能看著自己的親人忍著饑餓與敵人拚殺。家裏是窮,是沒有多少的糧食,可是,再窮也不能讓遠方記掛的親人因為饑餓戰死沙場,家裏再沒有糧食,也要從口中擠出送往前線的供給。
衛戍將軍兩眼含淚看著越來越多的人群,越來越多的糧食,在那一刻,已經人到中年的他跪在當場。那是為前線的將士答謝家人,對,是家人,若不是家人,誰會忍著饑餓,還要記掛著前線的孩子,丈夫,父親。不是家人,誰會拿著糊口的糧食供應前線。
在接下來的幾天,這種籌集糧草的行為從鹹陽開始蔓延,周邊的城鎮也開始自發的有百姓籌集糧草。很多人都拿著自己家的米罐麵罐,拿著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幾個錢幣。將這些彙聚到一起。一些實在拿不出糧食錢幣的人則自願的運送糧草,隻要有一分力氣,他們就不會吝惜。
就這樣,前線的糧食終於可以緩上一緩。在秦王的寢殿裏,這幾天秦王的眉頭終於舒緩了幾分。隻是,他依然不輕易離開寢殿,那裏,有一張標注著秦楚前線的地圖。
而農忙時節馬上到來,再過半月就是關中糧食豐收的季節了。這幾日,在關中的田地裏,大家都已經忙了起來,而在鹹陽城邊忙綠的人群裏麵,每一天都會有一個帶著小孩的婦人,那個婦人雖然穿著粗布打著補丁的衣服,可是她的身材欣長秀麗,麵容美貌幹淨。雖然稱不上絕色,但也是萬中無一的可人兒。而且,她的身上還透著一股無言的富足氣,怎麼看怎麼不像是一個要靠著種地養家的農婦。可是,看她下地幹活的樣子,卻和一個長年辛勞的農婦無二。
而她身邊的孩子,是那麼的幼小,怎麼看也不像是有兩歲的樣子。可就是這個孩子,在身邊的婦人幹活的時候,卻從不哭鬧,最多是頭頂的太陽太過熾烈,他會自己在樹下躲一下。甚至有時候,經過的農婦會看到就是這麼一個小的孩子,已經叫著媽媽,給那個婦人遞去茶水。
沒有人會想到,就是這麼一對母子,他們的身份卻是那麼的高貴。沒有一個經過的農婦會想到,成天在地裏跟在婦人身後的是大秦的長公子,大秦的扶蘇公子。而更不會有人想到,那個幹活的婦人就是他們的王後,薑王後。
其實,在那裏,有一片王室的私地,是薑王後來到秦國時特意向秦王要的。而當時她要這片地時對秦王說,土地是國民用以謀生的根本,而國民是國家存在的根本。那時,她還隻是一個秦宮裏的小小宮女,秦王覺得這個宮女奇特,特許她可以去那片土地裏耕種。可是,誰知幾年以後,這個宮女成了王後,隻是,耕種的習慣她卻從沒有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