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睦緊鄰巧言彈婢(2 / 2)

大姐兒聽了,正欲解釋,又似有若無的瞧了那小翠兒一眼,方笑道:“本想著多做些,叫老爺太太也嚐嚐奴家手藝,後來翠姑娘趕著過來備飯了,我想著自己做的未必順口,就擱下了……”。小翠兒給她這一眼瞧的,渾身就打個寒顫,有些心虛的把頭低了。

那趙太太看在眼裏,又想起早起恍惚聽見那小翠兒姑娘搶白了大姐兒幾句,心裏就明白了幾分,因端起了主子的款兒來,微微蹙眉對著小翠兒說道:“三奶奶給咱們家預備早飯是她一片好意,你這丫頭,平日裏不聽我管教也罷了,怎麼連街坊都得罪起來了?”

說的那小翠兒姑娘滿臉通紅,當著碧霞奴又不敢分辨,況且原本是自己有錯在先的,眼圈兒一紅就要哭出來。

倒是喬姐兒心軟了,因柔聲勸道:“太太切莫誤會,翠姑娘倒不曾說什麼,隻因見她也預備了,奴家才歇了手的,明兒太太要嚐嚐,隻管吩咐我。”

那趙太太見大姐兒賢良,倒不是個得理不饒人的,因笑道:“明兒想什麼吃的,少不得要跟三奶奶要去,隻怕我們老公母兩個吃上了口,都慣會要嘴吃了。”說著,自己先笑起來。

大姐兒一旁陪笑道:“太太說笑了,想來老爺太太就是大肚子彌勒佛,也吃不窮我們家的。”

娘兒兩個又說笑一回,一來二去就熟絡了,儼然手帕交一般,那翠姑娘站在地下,隻管咬著牙暗氣暗憋,又不敢怎麼樣,一會子兩個說話兒累了,那趙太太又嗔著小翠兒端茶遞水兒的,翠姑娘也是無法,俗話說錢壓奴婢手,做了底下伺候的人,到底是情先怯了,日後倒不敢再隨意去觸那喬大姐兒的黴頭,這是後話。

兩個說了一回,眼見著也到晌午了,各自分手預備家事不提。

卻說那張三郎與李四郎見了麵,也無非是請他吃兩杯,又多謝三仙姑的大媒,李四郎跑前跑後也沒少出力,一並謝了,那李四郎笑道:“這不值什麼,當日哥哥沒娶親時,我們弟兄幾個都著實擔憂,如今有了這樣賢惠的嫂子在房裏,自然是好的了,明兒我叫您弟妹帶了官哥兒過去看望。”

兩個說了一會子閑話,各自分手,三郎便拿了碧霞奴的針線往繡莊裏問去,果然那大繡莊子的繡娘都趕著回南,十分缺人手,鋪子上的夥計正看三郎的貨,外頭排隊等候繡品的幾個嬸子大娘們早為了上來,趕著來瞧。

有的說道:“這花樣子好高貴,不落俗套卻又透著吉祥如意的意思,難為這女孩兒的匠心了。”那個又說道:“椅搭子這樣大的活計,也難為她竟是一針不錯,處處透著精細勁兒。”

一麵都趕著問是哪個繡娘的手藝,那繡莊裏的夥計看見還沒收就有這樣的行市,如何放著河水不洗船,連忙滿口答應下來,要多少有多少,都是包銷的,一麵又說如今最缺的就是嫁衣嫁裙,若能接這樣大宗的活計,好歹過來說一聲,就是解了店裏燃眉之急,過了年關,連這位繡娘都可以參與分紅的。

張三郎聽了滿心歡喜,謝過店夥計就出了鋪麵兒,自己帶來的幾件樣子轉眼間就讓外頭的那些大姑娘小媳婦兒搶購一空,倒白得了一筆進項,因去了上次喝酒的那個回回買賣,買了幾個羊眼珠子回來,預備下酒,又要了一碟兒豆腐皮兒羊肉餡兒包子,一盤子油鹽炒枸杞芽兒,一並打包帶了家來。

可巧大姐兒正要上灶,已經係上了圍裙,見他回來,連忙接著,見買了幾樣吃食,自己交上去的繡品也都沒了,心裏就猜著了幾分,笑道:“東西賣得好?”

三郎笑道:“這不是都換了真金白銀麼,不但置辦了這幾樣吃食,外頭還給你訂了一架妝鏡台,說是趕著工年前送來的,不然咱家又沒穿衣鏡兒,你每日裏梳頭不方便,總拿著把鏡,脖子怪酸的。”

大姐兒見丈夫恁般體貼,心頭一段蜜意,柔聲說道:“得了銀子你也該想著儉省些,這些東西都是可有可無的,到底預備下咱們幾家兒的要緊事才好想別的呢。頭一件是你兄弟的束脩銀子,再有就是兩家兒妹子的嫁妝,難道不都是用錢的地方兒?好端端的外頭買這些酒食,來日吃上了口,挨不得粗茶淡飯了可怎麼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