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雖然孫氏祖上的江東人士,在吳郡江東廣有人脈,但孫堅與孫策部下多是中州人士,至少也是江北人士,這些人在江東軍中占據了高位,這就和江東本地的士族產生了矛盾。”
“孫策確實有王者之風,他包容一切的大胸懷讓外地人與江東本地人都感覺自己受到了重用,可惜他死了,孫權繼位後,重在穩固江東局麵,對江東士族大力拉攏,但這種情況下勢必讓原從老臣們心底惴惴。”
“第二,江東才分文武,涇渭分明。以張昭為首的文臣,特別是張昭本人,作為首輔大臣,名望太高,權力過重,加上有張紘顧雍步騭等人的支持,當然還有我大兄,這些人都是名士,又大多是孫策時代的舊臣,互相支援互為表裏,和武將們往往不睦。”
“這是江東的內事,我本可以不關注,但這些名士幾乎沒人達於軍事,我擔心他們會被曹操表麵上的強大嚇到,會成為孫劉聯盟的一大阻力。”
“第三,江東有大量故越人,多少年來,這些越人僻局山野,和漢人矛盾重重,國家一同清平盛世之時,他們也常常叛亂,攻略城池劫掠物資,現今天下大亂,越人的暴亂更是此起彼伏,因此江東軍這些年,其實大多數時間都在跟越人較勁。如不出我的意料,往後的很多年,東吳都還要派重兵彈壓越人的反抗。”
“第四,這大江有一利,也有一弊,你看這浩淼的江水,還有大將兩岸無數的河流湖泊,看看這水中往來的大小船隻,這就是江東的生活,這裏的很多人天生就生活在水上,他們捕魚蝦水產,辦商船貨品,普天之下,沒有人能比他們更熟悉水性,要打敗曹操的雄兵勁旅,到時候就要靠他們強悍的水軍。”
“然而這也有一大弊害,北方幹旱少雨,土地平曠遼闊,十分便於騎兵驅馳活著步兵大方陣運轉,因此北地的騎步兵精強,南方多船少馬,幾乎沒有騎兵,當水兵離開戰船到陸上作戰的時候,戰鬥力可能還不如北方一些地方守備部隊,這就限製了他們與中原爭霸的能力。”
諸葛亮臉上漾起強大的自信來:“我相信,隻要這次能擊退曹軍,等主公若在荊州重新崛起,和曹操爭天下的隻能是豫州軍,江東麼,陪太子攻書,永遠都是看客。”
自諸葛亮被請出隆中以來,雖然他隻是左將軍府一幕僚,但劉備對他的厚愛已經讓眾多老臣側目,即便是我因為很多年前的一段故事對他印象良好感覺親密,也偶爾會覺得劉備把他推得太高太急,但方才這番話終於讓我想通了。
諸葛亮對局勢分析的能力早在隆中就讓我見識過了,然而更難得的是他的氣度,在他的心裏,天下隻有曹操才配成為豫州軍的對手,連江河穩固生機勃勃的江東也不行,至於其他碌碌諸侯,根本就入不了他的眼,在這一點上,他和劉備的心思是何其的相似。
關羽武藝絕倫傲視華夏,他沒有這種氣魄。
張飛勇猛無匹無懼無畏,他更不會想到這些問題。
我也不會想這些,我自是勇將好將,關心的是練兵用兵的問題,注意的是誰可能成為自己危險的對手,也心疼些治政民生,至於如何去抗衡曹操奪取天下,雖然也有思考,卻難以像諸葛亮想得這樣遠,這樣透。
魯肅的座船已經在江東水師兩首小船的引領下拐進了一條兩岸相對富庶繁華的河汊,許多的碼頭商埠就矗立在兩岸水邊灘頭,許多大小船隻停靠在碼頭上,船體在水波中輕輕蕩漾。在遠一點的永固河岸上,一處處豪奢的莊園,一棟棟漂亮的房屋,比起襄陽城內的富家大院也不遑多讓,而這裏還隻是柴桑城的外圍。
水行兩三裏,那小河漸漸的狹窄起來,某一段似乎隻有十餘丈寬,哪裏橫亙著一道水門,巨大的木樁高及數丈,又有石砌的垣壁,這裏連著往兩岸而去的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