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你說話很好聽,但是你知不知道,你壞了本王的好事?誰讓你給那些商賈出主意的?現在那些商賈精的像猴一樣,本王還怎麼在他們身上薅羊毛?”
儒生大拜,這才說道:“殿下,您是一位仁德藩王,不會幹殺雞取卵的事情的。況且,您又懂得如何合理的利用商賈,如何讓他們創造最大財富……”
朱拓笑著說道:“不錯,本王就是這樣想的,繼續說。”
儒生想了想說道:“我考中秀才後,便在國內四處巡遊。如今大明建國三十年,百姓們的貧富差距逐漸擴大,而抑商政策逐漸失效,各地私下經商者不計其數。”
朱拓眯了眯眼,點頭道:“繼續說。”
“長此以往下去,富者愈發富有,窮者愈發窮困……各地的商賈豪紳依附官員,擁有特權,隱匿人口,少交稅賦,然後朝廷的稅收大幅度降低,直接影響大明國運。”
“至於商業行為,既然已經抑製不住,倒不如設置條條框框,規範商賈的行為。殿下是有遠見的人,所以才會在剛露出苗頭的時候,就開始進行商業改製。”
“蘇杭是全國的經濟中心,是商業最繁榮的地方,殿下是想把此地作為一個試點,推廣新型的商業模式。若是能成功,就在全國各地推行下去……草民的所作所為,都是在支持殿下。”
儒生仰起頭來,對著朱拓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朱拓忽然大笑起來,欣賞的說道:“沒錯,本王就是這樣想的。看來,你是個賢才啊!”
“不敢當!”儒生激動地說道。
朱拓又詢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草民楊溥。”
“啊?”朱拓一愣,仔細打量著眼前這人,沒想到這家夥竟然是未來的三楊之一,隻不過這家夥目前還是幼年時期,沒有完全成熟。
“原來是你啊!”朱拓頓時變得興奮起來,搓著手,笑道:“本王是最愛惜賢才的了,就比如說嶺南七十多歲的長史張渭,本王給他配了七八個郎中,負責好好照顧他的身體,以防出什麼意外。”
“還有太尉士子梁,雖然是賊寇出身,但是本王知人善用,把他安排到太尉的位子上,讓他好好發揮自身的才能。”
楊溥嚴肅的說道:“殿下不僅會做事,更會用人。”
“哈哈,本王想收你為幕僚,不知道你願不願意?”
楊溥沒有絲毫猶豫,立馬說道:“草民願意。”
“好!”又得一員虎將,朱拓心中十分開心,笑道:“本王還有一個弟子,名字叫做楊榮,我覺得,你跟他一定能合得來!”
“嗯。”
朱拓又說道:“如今商業改製雖然進行的很順利,商賈們也很配合,但是還有其他人不理解本王,不知道你有什麼辦法沒有?”
楊溥想了想說道:“大王,那些反對你的,都是不理解您的。我時常與蘇杭的年輕士子唱和,可以幫您宣傳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