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小時候自己真的很笨,一年級還是二年級的時候,因為死活背不過《靜夜思》這首詩,被語文老師留校背,結果人都走沒了還是背不下來。還是因為在同一個辦公室辦公的大隊幹部二大爺,給我說了幾句好話,老師才放我回家。
到了三四年級,也不知道自己發了什麼瘋,就喜歡上課時搶著回答問題,寫作業那叫一個積極,老師還沒布置就寫了好多,反正老師的作業套路也就老三樣。四年級上學期演了個小品,陳老師的警察與小偷,結果期末發了一個獎狀。
而我爸爸有一次吃飯對我說,誰家家長說我的獎狀是因為演小品才發的,那時候就覺得不服氣,在下學期期末考了個班級第二,從此走上了個學不停的書呆路。現在想想就後悔,過一個玩耍到底的童年,他不香嗎?
讀小學的時候學校收個學雜費和宿舍費等,就聽說大學好像不花錢,還羨慕著快快長大去上大學。結果到我上大學的時候,一年的費用真不低,再加上日常花銷,一學期一個萬打不住。
大學報專業的時候,家裏人想讓我報的老師醫生,可是自己一個也不想幹,但自己也不知道該報什麼,那時候家裏也沒個上過大學的傳授經驗,最後選了個比較火的計算機類。
從小到大就學過複製黏貼,別的都不會。大一上學期還努力聽課做筆記,晚上自覺找教室上自習。要知道那時候大家不是CF就是LOL,我都感覺在宿舍裏格格不入。結果期末考試專業類都沒過關,教編程設計還是複製黏貼的(實在是寫不出來)。當時就感覺腦袋一擊:我不行,我不適合這個。
後來畢業工作了才慢慢理解,大學裏認識了幾個好兄弟,並且漲了見識,同時也失去了我這二十年來最重要的一個東西:那股勁。從大一下學期開始就放了羊,甚至到了考試都懶得抱佛腳,好在我底子還在,文化課都不錯,就順利的混到畢業。
在學校和在社會,你的想法會截然不同,感覺隻是畢了個業,想法就天翻地覆了。在學校裏的時候想著:好好的玩兩年,上社會再受罪。結果當然就是悲催了,畢業五年多了,做過好多工作,至今還沒有一個正式工作。我曾經夢想過改變世界,卻發現周圍都被世界同化了,而我又不想改變自己,隻能試圖當個鴕鳥。
很多朋友親戚都說我內向,其實我很多時候隻是不想爭辯罷了。我個人性子比較軸,不怕打不怕罵,但是身邊人對我的關愛總是讓我無地自容,每次的關懷都讓我想哭。事後也想大聲呼喊著去做出改變,卻發現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的內心。
平常自己就喜歡看個小說,最近迷上了講述六七十年代的小說,有的還是同人,為了看一章小說還專門把相關的電視劇找出來看一遍。
我很少看現在的電視劇,可能以前看過的電視劇映像太深刻了,現在能看進去的電視劇不多。究其原因演技浮誇隻是一部分原因,但我個人覺得最大的原因就是現在的電視劇太空洞,除了美輪美奐啥也記不住。
想想以前的電視劇:《情滿四合院》裏傻柱有許大茂,《正陽門下》韓春明有程建軍,《人是鐵飯是鋼》裏南易有崔大可,就是《正陽門下小女人》裏也給蔡全無安排了個範金有,更別說《血色浪漫》裏鍾躍民的好多鐵杆。例子舉了這麼多,主觀思想就不多說了,真說出來也不一定能過審。
馬上奔三了,也沒有個女朋友。平常親戚問,我就說還沒找到。其實我心裏明白,我自己都沒把自己搞好,就不找個大爺再去伺候了。另外,就是想找也不是一會半會就能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