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更法!!!(求訂閱)(1 / 3)

第300章 更法!!!(求訂閱)

“扶蘇,當真是好手段,不僅不上套,還把事給平息了。”

“這能力手腕實在驚人。”

趙高神色陰晴不定。

閻樂的來信內容,完全出乎趙高意料,扶蘇不僅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將此事很妥善的處理了,更為嵇恒找了一個合理的身份解釋,日後若再有人想從嵇恒身上做文章,恐也無計可施了。

趙高手指捏著手中的木片,心緒顯得有些浮躁。

扶蘇麵臨危機,處理的太得當了。

若為陛下知曉,定會大為欣慰,而這段時間,他雖費盡心力,為胡亥謀劃,甘願冒險替胡亥張目,但相較扶蘇的,依舊是遠遠不足,甚至是相差甚遠,這樣下來,胡亥跟扶蘇之間的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還擴大了。

趙高冷聲道:“現在倒是有些麻煩了。”

“我雖為中車府令,但職權早已不比當年,根本就沒旁聽政事的資格,而且這次巡行,陛下的主張基本不對外聲張,就算是跟朝臣商議,也多是局限在少數幾人,大多數朝臣都被蒙在鼓裏,就連李斯也同樣如此。”

“在這種情況下,我能為胡亥謀到做事機會,趁機擴大其影響力,加之抓捕一些複辟舊士,已是當下極限。”

他意圖通過這種行政手段,強行扭轉天下的迂政之風,隻是這種迫不得已的手段,稍見功效,便引來了天下更大的動蕩,而朝臣的反對聲愈大,也讓之前變法所積累下來的改變,被衝擊的支零破碎。

因而便做出了最後的掙紮。

即焚書。

已是半夜,趙高卻寢食難安。

而這就足夠了。

“便是讓朝臣去做決定。”

長的趙高有些等不及。

他心中很清楚,扶蘇在鹹陽的事,用不了多久就會聞於始皇之耳,這恰如其分的處理,會為扶蘇的理政之才極大加分。

“湯武之王也,不修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然則,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禮者未必多是也。”

強烈到朝臣不容,這是一種維護既往傳統跟革新求變的衝突。

良久。

而且有胡亥在前,也不算什麼壞事,至少能讓朝堂格局明晰不少,倒是能省去日後不少時間。

尤其還是商鞅在前,當年商鞅跟秦孝公是何等君臣融洽,但在秦孝公死後,商鞅就表露出了跟變法不同的己見,便是想限製君權,而這才是當年商鞅真正被殺的原因,眼下嵇恒本就跟大秦的政治主張有差,若是讓嵇恒出仕,以嵇恒之才,幾年、十幾年時間,就能輕易掌控朝堂。

“商君又駁杜摯雲:‘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也!帝王不相複,何禮製循!伏羲神農教而不誅,皇帝堯舜製而不怒,及至文武,各當時而立法,因事而製禮。禮法以時而定,製令各順其宜,兵甲器備各便其用。’”

嬴政同樣感慨萬千,因為曾幾何時,杜赫等人也是堅定的求變者,隻是短短十餘年光景,在前麵一番陣痛求變之後,這些人便不願繼續求變了,開始趨向於保守,趨向於維護住當前形成的傳統。

“不行。”

“想求變談何容易。”

“繼續如此,胡亥公子的機會隻會越來越少。”

一旦大秦再度施行變法,重新確立新的政治理念,朝堂上的這些大臣,很多都會因不適而掉隊。

始皇同樣未寢。

這無可厚非,也難以避免。

嬴政將這篇更法都念讀了一遍。

“扶蘇眼下是獨自處理政事,跟胡亥是截然不同的,給陛下的印象也不同。”

而他後續開始堅定變法,其實是源於嵇恒。

“商君反駁甘龍雲:‘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夫常人安於故習,學者溺於所聞。此兩者所以居官而守法,非所論於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禮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製惡。賢者更禮,而不肖者拘焉!拘禮之人,不足與言事。製法之人,不足與論變。’”

“君無疑矣!”

隨後。

“故商君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