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2 / 2)

張老夫人也是信佛之人,見這佛像時,樂得直接上去拉住寧有知的手,絮叨了好一陣子。

目光掃過她身後的小姑娘時,張老夫人怔了怔,問道:“這、這是那個寧丫頭?”

寧有知側過身,笑著對點頭道:“是,這便是我那小侄女,寧妱兒。”

“哎呦,我就是瞧著這模樣和你一樣心疼人,原真是你家那孩子,瞧瞧啊,這一晃眼都長這麼大了!”

張老夫人還未等寧妱兒走上前來,三兩步便自己迎了過去,熱情地拉著寧妱兒的手,一麵在她手上捏來捏去,一麵笑眯眯地朝寧有知道:“這丫頭骨頭硬朗著呢,往後定是個有福氣的!”

張家大郎乃是衡州巡撫,今日到場賀壽的人在整個衡州乃至江南都是有頭臉的人,這些人十幾年前就聽說過,趙刺史家有個病懨懨的表姑娘。

當時這件事在衡州也引起不少議論,但說來說去,都是誇讚趙家夫婦重情重義,並將寧家那拋棄生女的兒郎好一頓臭罵,也正是因這個緣故,寧妱兒的生父在續弦後舉家搬去了郴州,至此便是像徹底沒了這個女兒般,從未過問。

眾人對這個可憐的小姑娘滿是好奇,頻頻朝這邊看來,這一看,便不由被這小姑娘的容貌給驚到了。

俗話說得好,家女像家姑。

寧有知當年便是衡州城內數一數二的絕色佳人,不想她這小侄女更勝一籌。

因著常年不被風吹日曬的緣故,寧妱兒肌膚白瑩似雪,嫩的就好像能掐出水來,那五官更不用提,每一處都像是女媧娘娘精心雕刻而成的,她美得嬌嫩,美得驚心,卻讓人看不到一絲攻擊性,越瞧心裏頭越是舒服。

如此而來,那些目光便遲遲沒有移去。

寧妱兒何時被這麼多雙眼睛盯過,饒是來之前做了心理準備,卻還是不由緊張起來。

張老夫人對她的事也是了解過的,感覺到小姑娘手變得愈發僵硬,便也不敢拉著她站太久,忙叫人將趙家這些貴客們引去席上。

寧妱兒這一桌都是些年齡相仿的小姑娘,不是哪個書香門第家中嫡女,便是言行舉止大方得體,雖是心中對寧妱兒有好奇,麵上卻未曾有什麼過分的舉動。

再者,旁邊便是趙采菲,她在衡州的名頭可不算小,這些平日裏乖巧的小姐們,沒幾個願意招惹她。

但總歸是宴席,免不了要和這些人聊上幾句,壽宴剛過半,寧妱兒便已經覺得坐得有些乏了,想起身走走。

正好瞧見燁哥兒從廊上跑過,便要和趙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