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現實上的困難也是非常大的。三百個人畢竟不是三百隻羊,不是說隨便有幾個人就能輕鬆管理好的。合格的士官團體和老兵隊伍的缺失讓李雲帆不得不花出更多的時間來擔當一個排長,甚至一個班長的作用。
也許三百人的隊列、基本作訓和風貌在一定時間內可以練得像個樣子,但基本的基層營務管理和部隊架構卻需要經過合格養成的士官團體的出現才能解決,而這恰恰才是基層連隊建設的重中之重。
目前,李雲帆已經對隊伍裏的根據這段時間的表現選出了一批有一定潛質、多少有些文化底子的家夥,在每天晚上額外對這二十來人進行初級的士官養成的培訓。雖然現在的初級士官並沒有二十一世紀的士官在素質上那麼高的要求,但也同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所以李雲帆在白天要頻繁往返於新廠工地和山裏納邦村,不但要幫助李兆豐等人籌辦新廠建設的問題,而且還要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練兵當中。甚至晚上還得給二十幾個未來的班長、排長和石達開講課,進行士官養成培訓。
這半個多月的時間下來,就算是鐵打的金剛也熬不下來,李雲帆終於累的病倒了,雖不是大病,但他硬是被石達開幾個留在了家裏將養幾天,也算是贏得了一個稍稍喘息的機會。
躺在床上,李雲帆開始整理這段時間忙得都無法梳理的思路。這樣下去終歸是不行的!他想要在未來金田起義的那場劇變之前迫切想要做些事情的心思可以理解,但憑他李雲帆一個人單槍匹馬又能如何?
現在整個中國與列強們之間的差距無疑是全方位的,不僅僅是生產力、科技水平、政府執政水平和武力上,單單是國民基本文化素質這塊就有著巨大的落差。民眾中本來讀書識字的人就少,而在傳統的文化傳統的影響下願意出來做些實務的讀書人又更是稀少,多少人削減腦袋一門心思就像擠科舉的獨木橋。
單單是想建立幾個規模大一些的半工廠、半作坊式的廠子就讓李雲帆感到非常吃力,更別說他還想著在有朝一日將先進的工商業體係在國內建立起來。沒有一個與之配套的國民文化素質教育體係的配套,實現強國之夢隻能是空談。
現在,李雲帆在人才上的缺口雖然可以通過羅文海那邊在廣州、香港和南洋等地高薪招募一些,但終歸不是長久之計。他本來的想法是等自己的實力再大一些、再穩固一些後,再去考慮辦學和新型人才培養的問題,但僅僅隻是一個皂廠、榨油廠遷址和兩個半連隊的新兵養成就讓李雲帆差點累的吐血。
看來必須要盡早將教育問題和人才培養的工作展開了!畢竟李雲帆想做的並不僅僅隻是一個手裏握著點兵的軍閥,他是要讓這個老大的中國不再繼續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