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桌上一成不變的紅燒肉和醬菜,若錦笑了。是的,她的媽媽對吃的從不講究,而她自己也一直都是很好養的。雖然曾經,在年長之後,在媽媽的強勢性格越來越明顯之後,她有過些許抱怨,然而今天,她的內心充滿了感恩。上天已經在給她機會重來一次了,這已是恩賜,不是麼?
“小錦,明天開始就要上課了,待會兒跟媽媽去超市買點飲料之類的東西。”媽媽隨意地說著。若錦回應著,一邊感慨,這樣的課程也是她難以忘懷的經曆之一,是她初中時代的烙印。她的媽媽負責H市一中初中部的英語興趣小組。她認為這是由於媽媽的業績有目共睹。
是的,她的媽媽是一個非常敬業的老師,或者應該說,她們那一輩的老師都是如此,熱心,好學,而又專業。但是,媽媽仍然是若錦最為敬佩的老師。她英語發音十分標準,從不布置過多作業,從不規定學生在課上隻能看課本,而是鼓勵尖子生看課外書,另外,她的字非常漂亮,她的板書是許多老師都稱羨的藝術品。
若錦曾直言不諱地稱讚過媽媽,當時媽媽也很高興,也許是不好意思,她還講了自己從前任教的高中裏許多老師的神跡。在若錦讀初中之前他們一家住在H市下麵的一個小鎮上,媽媽是當地高中紅旗中學的英語老師。
媽媽所講的就是那個年代被下放到那裏的老師們的事跡。若錦至今仍記得其中最為驚人的事跡,是關於媽媽的一個忘年交唐老師夫婦的。唐老師的丈夫實際上姓張,他們原本都在京城工作,然而後來張老師的家人因為作地下黨工作而出了事(具體因由若錦不曾搞清,隻知道平反之後他的家人都是高官)。於是張老師被下放到H市的S鎮,說是離他的原籍上海比較近。當時他其實是被關在牛棚裏。而唐老師畢業於B大生物係,當時已經是京城原子能研究所的研究員,一怒之下拎著一個小包就來到了S鎮追隨丈夫。從此以後大家都稱她女唐老師,稱她丈夫男唐老師。後來男唐老師逝世,女唐老師回到原籍上海,與當時已定居上海的若錦家還是有聯係。
還有一些則是若錦媽媽他們英語組老師的事跡,比如原先俄語係的高材生被發配到這所鎮高中教英語,而他每節課之前都會向若錦的媽媽請教怎麼講,因為他被關了兩年牛棚後連本專業俄語都快忘了。另外還有一個王老先生也是若錦媽媽的忘年交,原先是N市美術學院的高材生,他的隸書曾受到當時著名的書法家的讚賞,並參加過全國書法協會第一第二屆書法展,但是特殊時期時期被下放了。這些都是那個時代裏才會發生的事情。
其實若錦媽媽本是理科生,但當時的教育局接到上級指示,英語教師太少,需要抽調一些學生去師範學習英語。於是若錦媽媽陰差陽錯被調過去了。而她也是個實在性子,從此把所有熱情投入到了英語學習上。當時他們的老師也是有點底子的,口音十分標準,加上若錦媽媽凡事較真的性子,硬是把模仿發音當做硬性任務,於是她的發音在同輩中也是出挑的。後來懷著若錦的時候,她還去各地深造學習,使得若錦不止一次表示,自己雖然頗有語言天賦,但是一讓她認真讀英語文章她就犯困,就是因為當年在媽媽肚子裏習慣了邊聽英語邊睡覺麼。
回過神,若錦問著媽媽明天要來的有哪些人。這個課程不是硬性規定。用媽媽的話說,其實是為了給若錦找伴一起學習。在這麼個地級市裏,大家都住得不遠,家長們也都十分熱情,跟老師們都相熟,於是暑假到若錦家裏學習英語成了學校裏英語尖子生們心照不宣的事。媽媽其實不教若錦他們班,然而通過一年的相處,若錦媽媽活躍的性子使得若錦的班主任那個大家閨秀般內向的美女也跟她相熟起來,拜托她接收自己班的學生,因為她知道若錦媽媽暑假在自己家上課不收錢。這當然不是問題,不說若錦媽媽熱情好客的性子,就說他們都是若錦的同班同學,就沒有理由拒絕。於是每到暑假,同學們就自帶拖鞋來了——因為誰家也沒有那麼多拖鞋啊!
第二天上午9點多,同學們陸續到齊了。若錦微笑著看著這些故人。其中還有媽媽的驕傲,他們班的班長,神奇的程庭同學。他個子不高,長得也不帥,然而卻是他們班名副其實的領頭羊。全科優秀,英語口語流利,語文作文老練,奧數尖子,關心時事,更要命的是,寫得一手頗見風骨的好字!他是老師的寶貝,尤其是若錦媽媽,說起程庭就滔滔不絕。若錦還記得媽媽最常說的就是程庭課桌下堆滿了英語課外讀物,當普通初中生還在背課文的時候,他已經背熟了MartinLutherKing的IHaveADream。若錦悄悄撇嘴,現在想來,其實也沒什麼嘛,當年她初中時還不是把JaneEyre的電影對白模仿得跟演員一模一樣,還是一人分飾兩角,連語氣都要完全一樣。隻不過她很害羞,從不曾在大家麵前表演過。
“小錦!”若錦看向門口,來者是左小然,她初一初二時的好友。為什麼不是初三呢,因為那時,她已經看清了某些事。原先,若錦是十分單純的,以為別人懷著的都是單純的善意。她與左小然的友情也不知是怎麼開始的,隻記得左小然十分熱情,十分會講故事,十分會煽情,甚至還會寫詩。對於一個剛到H市的小鎮小姑娘來說,這樣一個女孩是令人羨慕的,她熱情活潑,在班裏有許多朋友,作文寫得好,頗受老師青睞。於是她們整天膩在一起,連上廁所都要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