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1 / 3)

第1章 看到那個水輪機了嗎

沒有人記得胡寡婦原本叫什麼,她是在日本鬼子占領平城那一年流落到雨蘭鎮的,聽說丈夫被日本鬼子殺了,房子被燒了,無家可歸的她帶著孩子和村子裏其他人一起逃了出來。

她們一路遠離平城,流浪了幾個月,最後來到了這個偏遠寧靜小鎮。

雨蘭鎮地處群山環抱之中,路險人少。

小鎮的幾個阿婆還記得那天落著大雨,鄉親們正忙著收晾曬的新穀,雨中突然出現了一群人,住在鎮口的老李以為是鬼子來了,嚇壞了,趕緊來喊人,鄉親們藏好了孩子老人,拿著鋤頭彎刀跑了出來。

大家衝到村口一看,才發現是誤會,這隻是一群逃難的人。

這群人中有老人小孩,背著的大包小包,渾身濕透,無助地看著他們。

一個站在最前麵的孩子被他們的彎刀嚇到了,哇的一聲哭了出來。

鄉親們回過神,放下了武器,熱情接待了這一群飽經苦難的人。

年輕的胡寡婦就是在這一天來到了雨蘭鎮。

她在逃難的人群後麵,拄著一根竹竿,衣衫襤褸,一雙布鞋已經走破了,露出了磨破了的腳趾,她的背上背著一個幹瘦的小丫頭,小丫頭被她用衣服罩著,隻露出了一雙大眼睛,好奇地打量著來來往往的人。

聽其他人說,她那死去的丈夫姓胡,於是大家都叫她胡寡婦。

鬼子入侵的那些年,鎮上的人對外部時局的恐慌化成了內部的團結,整個小鎮親如一家,麵對這群被戰爭摧殘的人們,小鎮的人商量過後,決定幫助他們留在這裏。

這些外來人像是飄蕩了很久,找不到土地的種子,現在終於落了地,她們開始拚命紮根,在小鎮的邊緣蓋了茅草房子,沒有土地沒有糧食,就在鎮上打工幹活維持生計。

胡寡婦作為年輕女人,又帶著一個孩子,起初是跟小鎮上的一個孤寡老太太住在一起。

大家經常看到她忙裏忙外,照顧老人,照顧孩子,很是勤快。

胡寡婦話很少,別人跟她說話的時候,她永遠埋頭幹活,跟鎮上的女人也不親近,但誰家有事,叫她她立馬就會去幫忙,到了人家家裏,也不話家常,隻埋頭苦幹。

一轉眼,胡寡婦已經四十幾歲了,原本沉默的年輕姑娘,現在已經變成了中年女人了,而她帶的那個幹瘦的小丫頭一轉眼卻變成了大姑娘了。

胡寡婦依舊勤快,依舊不愛說話,無論什麼時候看見她,她都在埋頭幹活。

鎮上很多人家都喜歡請她做零工,大家原本以為她的日子會這樣一直過下去,跟鎮上所有飽受苦難卻依舊勤勞的女人一樣。

直到有一天,胡寡婦的女兒平安要去城裏讀書了,聽說還是讀的什麼機械學校,大家也不懂,隻覺得也是命啊,誰能想到一個寡婦的女兒,她居然能去城裏讀書呢。

一般人家裏有這樣的事情,都會宴請親朋好友,胡寡婦沒錢宴請,那段時間,所有人看到她天不亮就出門了,天黑了才回來,背上背著又黑又大的野葛根,別人問她弄了這麼多葛根,賣不賣,她隻是搖了搖頭。

胡寡婦的女兒離開小鎮的那一天,她給所有認識的人一人包了一包自己做的葛根粉,她第一次抬起頭,有些沙啞的聲音說著感謝的話。

大家第一次聽她說了那麼多話。

不少人都笑,胡寡婦可算是熬出頭了,女兒說不一定能夠嫁個城裏人,以後就有好日子過了。

可惜,沒過幾年,平城被轟炸,胡寡婦的女兒平安所在的學校直接被炸平了,於是平安再一次回到了鎮上。

她沒有跟城裏人談戀愛,一個人回來的。